百词典

《二十夜起对月怀斯远成父 其三》

时间: 2025-04-24 15:15:07

诗句

昨朝执热扇慵挥,今夕凉生寝益衣。

想见山房听风竹,怅余何日定成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5:15:07

原文展示:

二十夜起对月怀斯远成父 其三 赵蕃 〔宋代〕 昨朝执热扇慵挥,今夕凉生寝益衣。 想见山房听风竹,怅余何日定成归。

白话文翻译:

昨天酷热难耐,扇子也懒得挥动,今晚凉风习习,睡觉时反而要多穿衣服。 想象着在山中的房间里听着风吹竹叶的声音,惆怅地想着不知何时才能确定归期。

注释:

  • 执热:忍受酷热。
  • 慵挥:懒得挥动。
  • 凉生:凉风生起。
  • 寝益衣:睡觉时增加衣物。
  • 山房:山中的居所。
  • 怅余:惆怅地想着。
  • 定成归:确定归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是他在某个夏夜对月思念远方的朋友和亲人时所作,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和对未来归期的惆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夏夜,作者在酷热的白天过后,感受到夜晚的凉风,由此引发了对山中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归期的惆怅。诗中通过对自然变化的细腻感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深切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昨朝执热扇慵挥”,以酷热的白天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炎热的不适;而“今夕凉生寝益衣”则转而描绘夜晚的凉爽,形成鲜明对比。后两句“想见山房听风竹,怅余何日定成归”,则通过想象山中的宁静生活,表达了对归隐的渴望和对未来归期的惆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昨朝执热扇慵挥”:昨天酷热难耐,扇子也懒得挥动,表达了作者对炎热的不适。
  2. “今夕凉生寝益衣”:今晚凉风习习,睡觉时反而要多穿衣服,形成了与前句的对比,表达了夜晚的凉爽。
  3. “想见山房听风竹”:想象着在山中的房间里听着风吹竹叶的声音,表达了对山中宁静生活的向往。
  4. “怅余何日定成归”:惆怅地想着不知何时才能确定归期,表达了对未来归期的惆怅。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昨朝执热”与“今夕凉生”的对比,突出了自然环境的变化。
  • 想象:通过“想见山房听风竹”的想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归期的惆怅。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感受,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深切渴望和对未来归期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执热”:酷热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炎热的不适。
  • “凉生”:凉爽的意象,表达了夜晚的凉爽。
  • “山房听风竹”:山中宁静生活的意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昨朝执热扇慵挥”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不适? A. 寒冷 B. 酷热 C. 饥饿 D. 寂寞 答案:B. 酷热

  2. 诗中“想见山房听风竹”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向往? A. 城市生活 B. 山中隐居 C. 热闹场合 D. 官场生涯 答案:B. 山中隐居

  3. 诗中“怅余何日定成归”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惆怅? A. 失去亲人 B. 未来归期 C. 贫困生活 D. 疾病困扰 答案:B. 未来归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山中隐居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赵蕃《二十夜起对月怀斯远成父 其三》: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山中隐居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多地描绘了山中的宁静美景,而赵蕃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未来归期的惆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句 其二 句 其一 题梅仙观 题梅坛 瀫波亭 送外 中秋 赠外 又为子夜歌 和三乡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鹪的词语有哪些 阳电 开疆拓宇 士字旁的字 头痛额热 折文旁的字 抓破脸皮 银屏 月字旁的字 迫切陈词 殳字旁的字 榛莱 乙字旁的字 挑开头的成语 覆国 破肝糜胃 两可之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