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18: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8:10
原文展示:
瓠子歌 刘彻 〔两汉〕
河汤汤兮激潺湲。 北渡回兮迅流难。 搴长筊兮湛美玉。 河公许兮薪不属。 薪不属兮卫人罪。 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 隤林竹兮揵石菑。 宣防塞兮万福来。
白话文翻译:
黄河水流浩荡荡,激起浪花潺潺响。 北渡回流急又险,水流迅疾难横渡。 拿起长竿捞美玉,河神允许但柴难。 柴难供应卫人罪,烧得萧条如何防。 砍下林竹筑堤防,用石堵塞水流处。 宣扬防患万福来,堵塞漏洞福气至。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彻,即汉武帝,西汉时期的皇帝,以雄才大略著称,同时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留下了一些诗作。《瓠子歌》可能是他在治理黄河时所作,表达了对黄河水患的忧虑和对防洪工作的重视。
创作背景: 汉武帝时期,黄河多次泛滥,给沿岸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为了治理黄河,汉武帝亲自指挥,动员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防洪工程。《瓠子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当时治理黄河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诗歌鉴赏:
《瓠子歌》以黄河为背景,描绘了黄河水流的浩荡和治理黄河的艰辛。诗中,“河汤汤兮激潺湲”生动地描绘了黄河水流的壮观景象,而“北渡回兮迅流难”则表达了横渡黄河的困难。后文通过“搴长筊兮湛美玉”等句,展现了治理黄河的具体行动,同时也反映了治理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黄河水患的忧虑,也有对防洪工作的决心和期望,体现了汉武帝的治国理念和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瓠子歌》以黄河为背景,表达了治理黄河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展现了汉武帝的治国理念和责任感。诗中既有对黄河水患的忧虑,也有对防洪工作的决心和期望,体现了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和对国家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瓠子歌》的作者是: A. 汉武帝 B. 汉文帝 C. 汉景帝 D. 汉高祖 答案:A
诗中“河汤汤兮激潺湲”描绘的是: A. 黄河水流的平静 B. 黄河水流的浩荡 C. 黄河水流的缓慢 D. 黄河水流的急促 答案:B
“搴长筊兮湛美玉”中的“搴”意思是: A. 拿起 B. 放下 C. 观看 D. 扔掉 答案:A
诗中“河公许兮薪不属”中的“河公”指的是: A. 河神 B. 河边的公公 C. 河边的工人 D. 河边的官员 答案:A
“宣防塞兮万福来”中的“宣防塞”意思是: A. 宣扬防患 B. 宣扬堵塞 C. 宣扬开放 D. 宣扬治理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