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2:1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2:19:42
安辑岭表事平罢归
作者: 李峤 〔唐代〕
云端想京县,帝乡如可见。
天涯望越台,海路几悠哉。
六月飞鹏去,三年瑞雉来。
境遥铜柱出,山险石门开。
自我违瀍洛,瞻途屡挥霍。
朝朝寒露多,夜夜征衣薄。
白简承朝宪,朱方抚夷落。
既弘天覆广,且谕皇恩博。
皇恩溢外区,憬俗咏来苏。
声朔臣天子,坛场拜老夫。
绛宫韬将略,黄石寝兵符。
返旆收龙虎,空营集鸟乌。
日落澄氛霭,凭高视襟带。
东瓯抗於越,南斗临吴会。
春色绕边陲,飞花出荒外。
卉服纷如积,长川思游客。
风生丹桂晚,云起苍梧夕。
去舳舣清江,归轩趋紫陌。
衣裳会百蛮,琛赆委重关。
不学金刀使,空持宝剑还。
在云端上想念京城,仿佛能看到故乡。
在天涯遥望越台,海路有多悠长啊。
六月的鹏鸟飞去,三年的瑞雉归来。
远方的铜柱耸立,险峻的山石开启。
我自从离开洛阳,路途上屡次挥洒。
每天早晨寒露多,夜晚征衣变薄。
白纸承载朝廷的命令,朱笔抚慰夷落之地。
既要弘扬天子的宽广恩泽,又要传达皇恩的博大。
皇恩溢出外域,感慨俗世的诗歌。
北方的臣子朝拜天子,坛场上我这位老者受敬重。
绛宫中隐秘的计谋,黄石山的兵符安睡。
返旆收复龙虎,空营聚集鸟乌。
日落时分氛霭清澈,凭高远望气息舒展。
东瓯抵抗越国,南斗降临吴会。
春色环绕边陲,飞花从荒外飘出。
草木的装扮如同积雪,长川思念游子的归来。
晚风中丹桂飘香,黄昏时云起苍梧。
荡舟清江归去,驾车走向紫陌。
衣裳汇聚各方的蛮族,珍宝堆积在重关。
不学金刀的使用,空自持宝剑归去。
李峤(约 772年-836年),字叔瑾,号东皋,唐代著名诗人,官至宰相,政治上有一定影响。他的诗以清新自然、意境优美而著称,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
本诗写于李峤出征归来之际,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国家政事的反思。诗中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归家的喜悦,反映了李峤身为官员的责任感与对皇恩的感激。
《安辑岭表事平罢归》是一首抒情与叙事结合的诗作,展现了李峤出征归来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以“云端想京县”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思乡情怀的氛围中。接下来的描写中,李峤通过对遥远故乡的想念,以及对旅途风光的细腻刻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画面感与生动性。
诗中提到的“六月飞鹏去,三年瑞雉来”,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变迁,象征着追求与归宿的对比。李峤不仅在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他对自由与壮志的向往。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李峤对国家事务的关心与思考逐渐浮现,表现出他作为官员的责任感和对皇恩的感激。“白简承朝宪,朱方抚夷落”,展示了他在政治中的角色与贡献。最后,诗以“空持宝剑还”结尾,反映了他对权力的淡泊与对理想的坚持,寓意深远。
整首诗在音韵上也十分和谐,运用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赋予了诗歌优美的韵律感。李峤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成功地将个人情怀与国家命运交织在一起,展示了唐代士人的风范与情怀。
云端想京县,帝乡如可见。
天涯望越台,海路几悠哉。
六月飞鹏去,三年瑞雉来。
境遥铜柱出,山险石门开。
自我违瀍洛,瞻途屡挥霍。
朝朝寒露多,夜夜征衣薄。
本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对国家事务的关心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李峤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示了唐代士人的风范,体现了对于人生、家国的思考。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白简”是指什么?
填空题:诗中“六月飞鹏去,三年瑞雉来”表现了对____与时间流逝的感慨。
判断题:李峤在诗中表达了对权力的渴望。(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