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贫士行》

时间: 2025-05-07 06:48:52

诗句

侧身入穷阎,跼影守环堵。

日高齿未嚼,风劲骭犹露。

胡为迫冻饿,此道吾所素。

出每驾鸡栖,归仍伏龙具。

原生本非病,董子盖不遇。

谁将斗升水,活此辙中鲋。

不见裹粮人,欲死者亦屡。

徒自讽诗书,区区立名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8:52

原文展示:

贫士行 侧身入穷阎,跼影守环堵。 日高齿未嚼,风劲骭犹露。 胡为迫冻饿,此道吾所素。 出每驾鸡栖,归仍伏龙具。 原生本非病,董子盖不遇。 谁将斗升水,活此辙中鲋。 不见裹粮人,欲死者亦屡。 徒自讽诗书,区区立名誉。

白话文翻译:

我侧身进入贫困的街巷,影子紧贴着狭窄的四壁。 太阳高照,我还没吃上饭,寒风凛冽,小腿依然暴露在外。 为何要逼迫我忍受饥寒,这是我一贯的生活状态。 出门时驾着简陋的车,回家时依然用着破旧的农具。 原宪原本并非有病,董仲舒大概也是未遇良机。 谁能给我一斗升的水,救活这车辙中的鲋鱼。 不见那些带着粮食的人,想要饿死的人也屡见不鲜。 只是自己讽刺诗书,微不足道地追求名誉。

注释:

  • 穷阎:指贫困的街巷。
  • 跼影:影子紧贴,形容狭窄。
  • 环堵:四周的墙壁,形容简陋的住所。
  • 齿未嚼:指还未吃饭。
  • 骭犹露:小腿依然暴露在外,形容衣不蔽体。
  • 胡为:为何。
  • 迫冻饿:逼迫忍受饥寒。
  • 此道吾所素:这是我一贯的生活状态。
  • 驾鸡栖:驾着简陋的车。
  • 伏龙具:用着破旧的农具。
  • 原生:指原宪,古代贫士。
  • 董子:指董仲舒,汉代大儒,曾遭不遇。
  • 斗升水:比喻微薄的救助。
  • 辙中鲋:车辙中的鲋鱼,比喻处境艰难。
  • 裹粮人:带着粮食的人。
  • 欲死者亦屡:想要饿死的人也屡见不鲜。
  • 徒自讽诗书:只是自己讽刺诗书。
  • 区区立名誉:微不足道地追求名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贫士行》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贫困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文同晚年,当时他生活贫困,对社会的不公和个人的遭遇有着深刻的感受。诗中通过对自己贫困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一个贫困士人的生活状态。诗中通过对贫困街巷、简陋住所、饥寒交迫的描写,展现了士人艰难的生活环境。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诗的最后两句“徒自讽诗书,区区立名誉”,表达了对追求名誉的讽刺和对现实的无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反映士人贫困生活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侧身入穷阎,跼影守环堵:诗人侧身进入贫困的街巷,影子紧贴着狭窄的四壁,形容住所的简陋和狭窄。
  2. 日高齿未嚼,风劲骭犹露:太阳高照,诗人还未吃饭,寒风凛冽,小腿依然暴露在外,形容饥寒交迫的困境。
  3. 胡为迫冻饿,此道吾所素:为何要逼迫我忍受饥寒,这是我一贯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贫困生活的无奈。
  4. 出每驾鸡栖,归仍伏龙具:出门时驾着简陋的车,回家时依然用着破旧的农具,形容生活的艰辛。
  5. 原生本非病,董子盖不遇:原宪原本并非有病,董仲舒大概也是未遇良机,表达了对命运不公的感慨。
  6. 谁将斗升水,活此辙中鲋:谁能给我一斗升的水,救活这车辙中的鲋鱼,比喻处境的艰难和渴望救助。
  7. 不见裹粮人,欲死者亦屡:不见那些带着粮食的人,想要饿死的人也屡见不鲜,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8. 徒自讽诗书,区区立名誉:只是自己讽刺诗书,微不足道地追求名誉,表达了对追求名誉的讽刺和对现实的无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斗升水”比喻微薄的救助,“辙中鲋”比喻处境艰难。
  • 对仗:如“侧身入穷阎,跼影守环堵”中的“侧身”与“跼影”,“入穷阎”与“守环堵”形成对仗。
  • 拟人:如“风劲骭犹露”中的“风劲”拟人化,形容寒风的凛冽。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贫困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中透露出对追求名誉的讽刺和对现实的无望,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深刻体验。

意象分析:

  • 穷阎:贫困的街巷,象征贫困的生活环境。
  • 环堵:四周的墙壁,象征简陋的住所。
  • 斗升水:微薄的救助,象征渴望得到帮助。
  • 辙中鲋:车辙中的鲋鱼,象征处境艰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侧身入穷阎,跼影守环堵”形容的是什么? A. 贫困的生活环境 B. 豪华的住所 C. 繁忙的街市 D. 宁静的乡村

  2. “日高齿未嚼,风劲骭犹露”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美食的渴望 B. 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C. 诗人对名誉的追求 D. 诗人对自由的向往

  3. “谁将斗升水,活此辙中鲋”中的“辙中鲋”比喻什么? A. 处境艰难 B. 生活富裕 C. 社会和谐 D. 个人成就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样反映了贫困生活的艰辛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 白居易《卖炭翁》:通过卖炭翁的遭遇,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

诗词对比:

  • 文同《贫士行》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首诗都反映了贫困生活的艰辛,但文同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了文同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他的诗歌风格和特点。

相关查询

宿青山市四首 半山寺三首 晨炊江山悬驿 芗林五十咏 其十六 通幽径 和皇太子雨中赏梅偶成二首 赋金盘露、椒花雨 晚皈再度西桥四首 拟题绵州推官厅六一堂 苦寒三首 生酒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足字旁的字 喏喏连声 玉字旁的字 戳心灌髓 痛心泣血 艸字旁的字 看场 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马官 敏而好学 数字程控交换 毕逋 氏字旁的字 飠字旁的字 该正 包含牍的词语有哪些 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力不能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