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浣溪沙·湖上西风急暮蝉》

时间: 2025-05-02 12:36:52

诗句

湖上西风急暮蝉。

夜来清露湿红莲。

少留归骑促歌筵。

为别莫辞金盏酒。

入朝须近玉炉烟。

不知重会是何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6:52

原文展示:

浣溪沙·湖上西风急暮蝉
作者: 晏殊 〔宋代〕

湖上西风急暮蝉。
夜来清露湿红莲。
少留归骑促歌筵。
为别莫辞金盏酒。
入朝须近玉炉烟。
不知重会是何年。

白话文翻译:

在湖面上,西风急促地吹来,伴随着暮蝉的鸣叫。
昨夜的清露使得红莲湿润。
稍稍停留,归骑催促着歌筵的欢乐。
为了告别,别再推辞那金盏美酒。
清晨时分,必须靠近那玉炉的烟火。
不知道再相会要等到哪一年。

注释:

  • 湖上:指湖面,描绘出自然环境。
  • 西风:西方的风,常与秋季联系,意味着季节的变迁。
  • 急暮蝉:急促的蝉鸣,暗示着秋天的来临,给人一种忧伤的感觉。
  • 清露:夜晚凝结的露水,表现出清新湿润的气氛。
  • 红莲:红色的莲花,象征着美丽和短暂。
  • 归骑:归家的骑士,代表即将离去的人。
  • 歌筵:歌唱的宴席,表达欢聚的场景。
  • 金盏酒:象征着美好的酒,代表着友情和欢聚。
  • 玉炉烟:用玉制的香炉,指代清晨的烟雾,象征着清晨的气息。
  • 重会:再次相见,表达对未来相会的期待与不确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殊(991年-1055年),字仲明,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晏殊以其清丽的词风和精致的意象而闻名,常以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象相融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浣溪沙》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雅士们追求诗词的高雅与精致。此时的社会环境中,士人们热衷于聚会、唱和,诗词成为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而诗中所描绘的场景正反映了这种文化背景。

诗歌鉴赏:

《浣溪沙·湖上西风急暮蝉》是晏殊的一首经典词作,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深厚的情感。词的开篇“湖上西风急暮蝉”,即刻引入读者进入一种特定的氛围:西风萧瑟、蝉声凄凉,暗示着秋天的来临,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接着“夜来清露湿红莲”,通过清露滋润的红莲,展现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忧伤的美感,与前面描写的萧瑟形成对比,突显出生与死的交替。

“少留归骑促歌筵”一句,描绘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与美好回忆的留恋。这里的“归骑”象征着即将离去的人,正是这种离别的情绪,让人倍感珍惜眼前的欢聚时光。而“为别莫辞金盏酒”,则是对友谊的珍视与对即将分别的无奈之情。酒是欢聚的象征,在此刻更显得意义深重。

最后两句“不知重会是何年”,更是将整首词推向高潮,留下了无尽的思考与感慨。未来的相会充满不确定性,正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整首词在优雅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展现了晏殊对人生、自然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湖上西风急暮蝉:描写湖面上吹来的西风,伴随着急促的蝉鸣,营造出一种秋天的氛围。
  2. 夜来清露湿红莲:夜间的露水使红莲显得更加湿润,表现出自然的清新。
  3. 少留归骑促歌筵:骑士们即将归去,催促着歌唱的宴席,暗示着离别的情绪。
  4. 为别莫辞金盏酒:为了告别,劝告朋友不要推辞美酒,珍惜当前的相聚。
  5. 入朝须近玉炉烟:早晨时分,建议靠近香炉的烟,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6. 不知重会是何年:对未来再相见的无奈与不确定,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情感相结合,如“金盏酒”比喻友情。
  • 拟人:西风与蝉声带有情感,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归骑促歌筵”对仗工整,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离别的情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与对未来重聚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西风:象征着季节更替,暗示着生命的流逝。
  2. 暮蝉:代表生命的短暂与哀伤。
  3. 清露:象征着清新与纯洁,同时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4. 红莲:美丽而短暂的生命,代表青春和美好。
  5. 金盏酒:象征着欢乐、友情与离别时的珍惜。
  6. 玉炉烟:代表着清晨的宁静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下列哪一句体现了对离别的感伤? A. 湖上西风急暮蝉
    B. 不知重会是何年
    C. 入朝须近玉炉烟
    D. 夜来清露湿红莲

  2. 填空题:诗中“金盏酒”象征着__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西风”是指春风。(对/错)

答案:

  1. B
  2. 友情与欢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对离别与时光流逝的感慨。
  • 苏轼《水调歌头》:表达对未来重聚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晏殊《浣溪沙》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晏殊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象,而李清照则更加强调个人的内心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晏殊传》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浑别驾赴舒州 送崔邠拾遗 送赵真长归夏县旧山依阳征君读书 送李纵别驾加员外郎却赴常州幕 送宋校书赴宣州幕 送从舅成都县丞广归蜀 送潘述应宏词下第归江南 送夔州班使君 栖岩寺隋文帝马脑盏歌 王评事驸马花烛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麒麟楦 觉岸 石字旁的字 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长戟高门 祏主 私字儿的字 川字旁的字 伤悔 温柔乡 鬯字旁的字 鬲字旁的字 包含呷的词语有哪些 浮图七级,重在合尖 鼎盛 风雪交加 祖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