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6:57: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6:57:33
晚晴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空庭断履迹,江色摇篱门。
夕阳雨忽收,晴意回乾坤。
水零鸥鹭光,烟淡芦苇痕。
远客此栖迟,敢昧元造恩。
青衫避骨癯,白发笑镜昏。
向来期婴鳞,今委荒池村。
眼枯莫制泪,梦破多惊魂。
读书不得力,乃如泛萍根。
出门且散步,殊觉身可尊。
时卷亦时舍,天定理自存。
难忘怀土思,百年徒声吞。
徘徊月魄吐,呼灯倒清樽。
在空旷的庭院中,脚印已经断绝,江水的颜色摇曳在篱笆门前。夕阳下,细雨突然停歇,晴朗的气息回归了整个天地。水面上,鸥鹭的影子轻轻荡漾,烟雾缭绕中,芦苇的痕迹渐渐消散。远道而来的客人在这里停留,难道会忘记造物主的恩泽?身着青衫的我,身体瘦弱,白发在镜中显得模糊。曾经期望能在水中嬉戏,如今却被抛弃在荒凉的池塘村落。眼眶干涩,无法抑制眼泪,梦中惊醒,魂魄多有不安。读书时难以专注,仿佛像漂浮在水面的浮萍。出门散步,才觉得自己还有些尊严。时而卷起,时而舍弃,天意自有其道理。难以忘怀故土的思念,百年间只是徒然吞咽声响。徘徊在月光下,吐露心声,呼唤灯光,倒映在清酒的樽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董嗣杲,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与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傍晚,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人生无常、故土思念的深刻感受。
《晚晴》是一首充满抒情意味的古诗,诗中通过描绘晚霞、雨停后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伤感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失落。开篇的“空庭断履迹”,既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际的疏离。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逐渐展开对自身处境的思考,感慨自身的衰老与无奈,借助“青衫避骨癯,白发笑镜昏”,不仅表达了对自身老去的感慨,更展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诗中“眼枯莫制泪,梦破多惊魂”一句,诗人以眼泪与梦境的破碎表达了心中的苦闷与挣扎,展示了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反思。最后,诗人以“呼灯倒清樽”结束,既是对人生的感慨,也暗示了对未来的期待与追寻。整首诗在情感基调上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却又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故土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映射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展现了淡淡的忧伤和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空庭断履迹”表达了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白发笑镜昏”,表达了对__的感慨。
判断题:诗中“呼灯倒清樽”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对/错)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