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喜晤彭躬庵先生即送归》

时间: 2025-05-06 02:56:24

诗句

曾向冬心见树庐,人间万事一编书。

相看此际天难问,却喜耆年鬓未疏。

浩荡秋空涵日月,清泠江水辨龙鱼。

布帆风满君归去,万里行云自卷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56:24

原文展示:

曾向冬心见树庐,人间万事一编书。
相看此际天难问,却喜耆年鬓未疏。
浩荡秋空涵日月,清泠江水辨龙鱼。
布帆风满君归去,万里行云自卷舒。

白话文翻译:

我曾在冬天的心中看到那树下的小屋,人世间的万事就像一本书。此时此刻,尽管天空难以询问,但我却欣喜于你的白发尚未稀疏。浩荡的秋空包容着日月,清澈的江水分辨着龙与鱼。满帆的船风送你归去,万里云行自如卷舒。

注释:

  • 曾向冬心:曾经在冬天的心境。
  • 树庐:树下的茅屋,象征隐居生活。
  • 万事一编书:比喻世间的事情如同书本一般,可以翻阅。
  • 耆年:年长之人,指的是年纪较大的朋友。
  • 鬓未疏:鬓发尚未稀疏,指年长而仍然精神。
  • 浩荡秋空:开阔的秋天的天空,象征广阔和自由。
  • 清泠江水:清澈而凉爽的江水,形象生动。
  • 布帆风满:扬帆起航,形象地描绘出归去的情景。
  • 万里行云自卷舒:远处的云彩自然地卷舒,象征着自由和顺畅的旅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文鼎(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闻名。他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作品多涉及友情和人生的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友人即将离去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既有对人生的思考,也有对友谊的珍惜。诗中通过自然意象的描绘,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欣慰。

诗歌鉴赏:

《喜晤彭躬庵先生即送归》是一首抒发友情和送别情感的诗。诗的开头,通过“曾向冬心见树庐”的描写,引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暗示了岁月的流逝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珍贵情谊。“人间万事一编书”则用比喻表达了世事如书,人生如梦的哲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紧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与祝福,虽然岁月无情,但“却喜耆年鬓未疏”,显示出对友人健康长寿的喜悦,流露出一种温情和深厚的友情。接下来的“浩荡秋空涵日月,清泠江水辨龙鱼”,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象征着人生的广阔与自由,寓意着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犹如浩瀚的天空与清澈的江水,永恒而弥足珍贵。

最后,诗人以“布帆风满君归去,万里行云自卷舒”结束,描绘出友人扬帆远行的场景,既有送别的惆怅,又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首诗通过细腻且丰富的意象,传达出深厚的情感,令人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曾向冬心见树庐:回忆过去,冬日里看到那树下的小屋,感受到隐居的宁静。
  2. 人间万事一编书:世间万象如书本一般,寓意人生的经历与教训都可供参考。
  3. 相看此际天难问:此时此刻,面对天空,人生的意义难以一问。
  4. 却喜耆年鬓未疏:但我欣喜于你年岁虽长,头发仍然未见稀疏,代表健康。
  5. 浩荡秋空涵日月:描绘开阔的秋天空,包容着日与月,象征着广阔的胸襟。
  6. 清泠江水辨龙鱼:清澈的江水中,能分辨出龙与鱼,象征着明澈的智慧。
  7. 布帆风满君归去:友人扬帆起航,风满帆,象征着归途的顺利。
  8. 万里行云自卷舒:远处的云彩自由地卷舒,象征着无拘无束的旅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世事比作书本,强化了对人生的思考。
  • 拟人:让自然景象“卷舒”,赋予了情感。
  • 对仗:如“浩荡秋空”与“清泠江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反映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人生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树庐:隐居的象征,代表恬淡的生活。
  • 秋空:广阔与自由的象征,寓意无尽的可能。
  • 江水:清澈与智慧的象征,代表明了的思维。
  • 布帆:归途的象征,代表期望和未来的旅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曾向冬心见树庐”中“冬心”指的是什么?

    • A. 冬天的心情
    • B. 冬天的树木
    • C. 冬天的房屋
  2. “人间万事一编书”中,诗人用什么比喻人生?

    • A. 一本书
    • B. 一首诗
    • C. 一幅画
  3. 诗中“布帆风满君归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悲伤
    • B. 欣喜
    • C. 忧愁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描绘了隐居生活的美好。
  • 王维的《送别》,表达了送别时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比较梅文鼎的《喜晤彭躬庵先生即送归》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但梅文鼎更侧重于友谊的情感,而王之涣则强调壮丽的景色与人生的哲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梅文鼎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湖访梅 光相寺 寿丞相庆七十五首 寿范洁斋 和张宪登乌尤山 琵琶 和虞沧江赋梅 其五 洞庭春色(三神泉元夕) 郫县春日吟 挽王夫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误读 恬不为怪 首领 英明果断 鬼字旁的字 靣字旁的字 包含畎的词语有哪些 乔妆 附随 自矜 以观后效 多结尾的成语 犬字旁的字 血字旁的字 井冽寒泉食 王字旁的字 羞人答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