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8:59
水性故自清,不清或挠之。君看此廉泉,五色烂摩尼。廉者为我廉,我以此名为。有廉则有贪,有慧则有痴。谁为柳宗元,孰是吴隐之。渔父足岂洁,许由耳何淄。纷然立名字,此水了不知。毁誉有时尽,不知无尽时。朅来廉泉上,捋须看鬓眉。好在水中人,到处相娱嬉。
水的性质本来就清澈,如果不清澈,可能是受到搅动。你看这泉水,五彩缤纷如摩尼宝珠。清廉的本质在于我自己,我因此称之为“廉”。有了廉才有贪,有智慧才会有痴愚。谁是柳宗元,谁是吴隐之?渔夫的生活岂能算得干净,许由又何必在意其污浊。纷纷扰扰地立下各种名号,这水又不知道这些。毁誉有时会消散,但真正的无尽是难以知晓的。最近来到廉泉之上,轻抚须发,观望自己。乐在水中的人,到处都在嬉戏。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擅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
《廉泉》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正值人生低谷。诗中反映出他对清白、廉洁的思考,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
《廉泉》是苏轼在黄州时期创作的一首诗,诗中通过对泉水的描绘,隐喻清白、正直的品格。诗的开头提到水的性质清澈,暗示清白的内涵,接着以五色的摩尼宝珠形象化清廉的美好。诗中不断提及“廉”与“贪”的对立,反映了人性中复杂的道德观。
在接下来的部分,苏轼引用柳宗元和吴隐之,强调清白的品德,同时也指出渔父和许由的生活态度,显示出对名利的无所谓。最后,诗人自嘲地捋须观眉,体现出一种超然的自我审视与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流露出苏轼对人生的深刻理解,既有对道德的思考,也有对命运的无奈,展现了他内心的平和与清明,同时也透出一种对世俗的淡漠。诗歌不仅反映了苏轼的个性,也展现了北宋文人的风骨和追求。
诗中主要探讨了“廉”与“贪”、“慧”与“痴”的对立关系,表达了作者对清白品德的追求以及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通过泉水的象征,传达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哲学。
苏轼在《廉泉》中提到的“摩尼”象征什么?
“有廉则有贪”的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柳宗元”与“吴隐之”代表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