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画堂春·寄子由》

时间: 2025-08-12 17:19:16

诗句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

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

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2 17:19:16

原文展示:

画堂春·寄子由
苏轼 〔宋代〕

柳花飞处麦摇波,
晚湖净鉴新磨。
小舟飞棹去如梭,
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
济南何在暮云多,
归去奈愁何。


白话文翻译:

在柳花飞舞的地方,麦田随风起伏,
夕阳下的湖水清澈如镜,映照着新磨的轮廓。
小舟轻快地划行,仿佛在飞梭一般,
人们齐声唱着采菱的歌。
平坦的田野上,水波与云朵交融,
小楼在晴朗的日子里,风和日丽。
济南的身影隐没在多云的黄昏,
我归去的时候,不知愁苦又该如何面对。


注释:

字词注释:

  1. 柳花:柳树的花,象征春天的美好。
  2. 麦摇波:麦田随风摇动,形成波浪的样子,表现生机勃勃的春景。
  3. 晚湖:傍晚时分的湖泊。
  4. 净鉴:清澈的倒影。
  5. 小舟飞棹:小船快速划行,形象生动。
  6. 采菱歌:民间歌谣,描述采摘菱角的情景。
  7. 平野水云:开阔的田野,水波与云朵相映成趣。
  8. 济南:指作者的故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9. 奈愁何:无奈地面对愁苦,流露出对归去的忧愁。

典故解析:

无明显典故,但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人生与乡愁的深刻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在诗、词、散文等各个领域都有卓越成就,是宋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苏轼的作品常以豪放、洒脱著称,富有哲理和生活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词写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期间,虽身处逆境,但他依然关注自然、感怀人生。此词通过描绘春日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故乡济南的思念和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画堂春·寄子由》是一首描写春日自然美景与作者思乡情怀的词作。苏轼在词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开篇的“柳花飞处麦摇波”,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柳花飞舞、麦田摇曳,仿佛让人感受到春风的温柔。接着“晚湖净鉴新磨”,湖水的清澈倒影与新磨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宁静而美好的氛围。小舟的轻快滑行与人们齐唱的采菱歌,展现了生活的乐趣与人与自然的和谐。最后几句则转向思乡之情,提到济南的模糊身影和归去时的愁苦,情感渐渐转为沉重,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无奈之情。整首词在动静结合中,展现了自然美与人情感的交融,体现了苏轼深厚的艺术功力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柳花飞处麦摇波:描绘春天的美景,柳花飞舞,麦田随风摇曳,生机盎然。
  2. 晚湖净鉴新磨:傍晚时分的湖水清澈,映照出新磨的轮廓,表现自然的宁静。
  3. 小舟飞棹去如梭:小舟轻快地划行,比喻如同飞梭,形象生动,传达出轻快的节奏。
  4. 齐唱采菱歌:人们一起唱歌,描绘了生动的生活场景,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5. 平野水云溶漾:开阔的田野,水波与云朵交融,营造出一幅优美的自然图景。
  6. 小楼风日晴和:小楼在晴朗的日子里,风和日丽,表现出一种安宁的生活状态。
  7. 济南何在暮云多:提到故乡济南,隐约在多云的黄昏之中,表现出思念之情。
  8. 归去奈愁何:归去时的无奈与愁苦,流露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小舟飞棹去如梭”将小舟的快速划行比作飞梭,形象生动。
  • 对仗:如“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词的韵律感。
  • 拟人:湖水的清澈如镜,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人生无奈的思考,展现了苏轼那种洒脱而又感伤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柳花: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复苏。
  2. :象征丰收与希望,表现了自然的生机。
  3. 晚湖:象征宁静和安详,反映了内心的平和。
  4. 小舟:象征自由与轻快,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5. 济南:象征故乡,传达出浓厚的思乡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哪个?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小舟飞棹去如梭”中“如梭”的意思是?

    • A. 像树一样
    • B. 像飞鸟一样
    • C. 像纺织的梭子一样
    • D. 像水一样
  3. 诗人对济南的情感是?

    • A. 喜悦
    • B. 思念
    • C. 无所谓
    • D. 愤怒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2.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辛弃疾
  3. 《月下独酌》 - 李白

诗词对比:

  • 苏轼与辛弃疾
    • 苏轼的作品更多表现出洒脱与对人生的思考,而辛弃疾则充满了豪情与壮志,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风格。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史》
  • 《古典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的解析与学习,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画堂春·寄子由》这首词的意境与情感。

相关查询

阳城驿 江陵三梦 见乐天诗 见人咏韩舍人新律诗因有戏赠 咏廿四气诗 秋分八月中 忆醉 何满子歌(张湖南座为唐有态作) 寻西明寺僧不在 看花 遣春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通盘酬算 摆架子 爿字旁的字 角鳞 才高识远 又字旁的字 东掩西遮 包含羁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媪的词语有哪些 黽字旁的字 恃功矜宠 折文旁的字 阆风巅 拫抑 耳字旁的字 缄密 藏锋敛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