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1: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1:01
原文展示:
庆州败 无战王者师,有备军之志。天下承平数十年,此语虽存人所弃。今岁西戎背世盟,直随秋风寇边城。屠杀熟户烧障堡,十万驰骋山岳倾。国家防塞今有谁?官为承制乳臭儿。酣觞大嚼乃事业,何尝识会兵之机?符移火急蒐卒乘,意谓就戮如缚尸。未成一军已出战,驱逐急使缘崄巇。马肥甲重士饱喘,虽有弓剑何所施?连颠自欲堕深谷,虏骑笑指声嘻嘻。一麾发伏雁行出,山下奄截成重围。我军免胄乞死所,承制面缚交涕洟。逡巡下令艺者全,争献小技歌且吹。其余劓馘放之去,东走矢液皆淋漓。道无耳准若怪兽,不自愧耻犹生归!守者沮气陷者苦,尽由主将之所为。地机不见欲侥胜,羞辱中国堪伤悲!
白话文翻译:
没有战争的王者之师,有准备是军队的意志。天下太平数十年,这些话虽然存在但人们已经抛弃。今年西戎背叛了世代盟约,随着秋风侵袭边城。屠杀居民,烧毁防御工事,十万骑兵如山岳倾覆。国家的边防现在由谁来负责?官员只是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他只知道喝酒大吃大喝,哪里懂得用兵的机巧?命令急速下达,征集士兵,以为敌人就像绑缚的尸体一样容易对付。军队还未完全集结就匆忙出战,急忙驱使士兵穿越险峻的山路。马匹肥壮,甲胄沉重,士兵们喘不过气来,虽然有弓箭和刀剑,又能有什么用呢?士兵们摇摇欲坠,几乎要坠入深谷,敌人的骑兵笑着指指点点,嘻嘻哈哈。一声令下,伏兵如雁行般出动,山下迅速形成重围。我军士兵脱下头盔,乞求死亡之地,年轻人面缚流泪。犹豫不决地下令,让有技艺的人保全性命,争相展示小技艺,唱歌吹奏。其余的人被割去鼻子和耳朵,放他们离开,向东逃跑,汗水和泪水淋漓。道路上的士兵没有耳朵和鼻子,像怪兽一样,不感到羞愧和耻辱,还能活着回来!守卫者士气低落,被陷害者痛苦,这一切都是主将的所作所为。看不到地势的机巧,想要侥幸取胜,羞辱了中国,真是令人悲伤!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善于用典,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庆州败》是他在庆州(今甘肃庆阳)任职期间,目睹边防军队败退,感慨而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国家边防薄弱,官员无能,导致边疆屡遭侵扰。苏舜钦在庆州任职期间,亲眼目睹了边防军队的败退,深感国家的危机和官员的无能,因此写下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官员无能的愤慨。
诗歌鉴赏:
《庆州败》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感的诗作。苏舜钦通过描绘边防军队的败退,深刻反映了北宋时期边防的薄弱和官员的无能。诗中,“无战王者师,有备军之志”一句,既是对理想军队的向往,也是对现实军队的批判。诗人通过对“乳臭儿”官员的描写,表达了对官员无能的愤慨。诗中的意象生动,如“十万驰骋山岳倾”、“连颠自欲堕深谷”等,形象地描绘了战场的惨烈和士兵的困境。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犀利,充分展现了苏舜钦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国家边防薄弱和官员无能的忧虑和愤慨。诗人通过对边防军队败退的描写,深刻反映了国家的危机和官员的无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官员无能的愤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庆州败》的作者是谁? A. 苏轼 B. 苏舜钦 C. 苏洵 D. 苏辙
诗中提到的“西戎”是指什么? A. 西方的少数民族 B. 西方的国家 C. 西方的城市 D. 西方的山脉
诗中提到的“乳臭儿”是指什么? A. 年轻的士兵 B. 年轻的官员 C. 年轻的学者 D. 年轻的农民
诗中提到的“符移火急蒐卒乘”是什么意思? A. 命令急速下达,征集士兵 B. 命令急速下达,征集粮食 C. 命令急速下达,征集马匹 D. 命令急速下达,征集武器
答案:1. B 2. A 3. B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