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7:20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挽船逆牵九牛尾,寸步关梁论万里。
淮山终日只对面,与船低昂如角抵。
水工爬涉未曾去,远者盈寻近盈咫。
长堤夜射千丈潭,疾雷不及先掩耳。
吾人犹困坎井泥,何算鲑虾著尘滓。
我家诗翁坐长歌,险阻艰难实经履。
稍寻牛豕畦疃行,始得村落鱼菜市。
风榆雨柳愁杀人,日西月东若流水。
忽然槌鼓催发船,入门驩甚折屐齿。
道逢耦耕试借问,往往见谓知津矣。
十年奔走营晓炊,家居暖席能得几。
此行干蛊维叔父,攻苦食辛等醇醴。
官筒之诗邺城下,孝友恳恻见表里。
强哦竹闲惜寡和,如以罢兵取坚垒。
何当车马城南来,寿亲一樽开宴喜。
我拉着船,逆流而行,像牵着九头牛的尾巴,连一步都不容易,何况要谈论万里之遥。
淮山整日就在眼前,与船的起伏仿佛角对角相抵。
水工们还没有来,我远方的寻求与近处的期盼,都在不断地变化。
长堤之上,夜晚射击千丈深潭,连雷声都不及我先捂耳。
我们还困在深井的泥中,何必在意鲑鱼虾子沾染了尘土。
我家的诗翁在这里高歌,经历了艰难险阻。
稍微找寻牛和猪的田畴,才找到了村落和鱼菜市场。
春风拂榆,细雨打柳,愁苦充满了人心,日月如流水般匆匆流逝。
突然听见锣鼓声催促船只出发,回到家中欢喜得几乎要折断鞋齿。
在路上遇到耕田的人试图打听,常常被告知知道渡口的消息。
十年奔波,营火做饭,家中暖和的席子能有几回?
这次出行是为了探望叔父,忍受辛苦,品尝美酒。
在官筒的诗中,邺城之下,孝敬朋友的情感在诗中流露。
我尽量吟唱竹音,惋惜那寡淡的和声,仿佛要用停战换来坚固的堡垒。
何时能驾车马南下到城里,给寿亲开一樽喜宴?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涪翁,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学造诣闻名于世。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黄庭坚在青阳驿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在旅途中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黄庭坚的《次韵七兄青阳驿西阻水见寄》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艰辛与景象,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思考。全诗以“挽船逆牵九牛尾”开头,生动地描绘了旅途的艰难,瞬间将读者带入诗人的境遇中。接着,诗人描写了淮山的静谧与水工的忙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表现出他对身边一切的敏锐感受。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逐渐从艰难的旅途转向对家乡的思念,尤其是“我家诗翁坐长歌”一句,表现了他对诗歌的热爱以及对朋友的眷恋。诗中多次提到的自然意象,如“风榆雨柳”,不仅增添了诗的美感,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最后,诗人以“何当车马城南来,寿亲一樽开宴喜”结束,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对亲情的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黄庭坚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艰难的旅途中对生活的感悟,对亲情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期盼,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与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哪个山?
“何当车马城南来”中的“车马”象征着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