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2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21:09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夹岸斜桥界山侧。邪延陌阡,人家柴门俱仄。翠螺织。奇者狮蹲象跛,欲起还愁踣。崖门破,总被老苔寿藤蚀。居民燃楚竹,散诞陶渔,岩栖涧食。带雨闲抟埴。陶侃甓前,毕卓瓮头,窑烟四起,阵云一朵压城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水相依的地方,斜桥横跨在两岸之间,延伸的小路上,家家户户的柴门都显得歪斜。翠绿的螺旋形的藤蔓编织着周围,奇怪的是,有的狮子似乎蹲着像个跛脚的象,想要起身却又感到无奈。崖门已经破损,老苔和长藤都在蚕食着它。居民们点燃楚竹,散发出陶渔的气息,岩石上栖息着,溪水中也有食物。带着雨水的闲适,陶土被闲散地捏制着。陶侃的砖前,毕卓的瓮头,窑烟四起,阵阵黑云压城而来。
作者介绍: 陈维崧,清代诗人,字子方,号白华,生于明末,历经清初,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与自然景象,试图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敬畏。
《过涧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生动的山水田园场景,诗中既有自然的美景,也有生活的气息,体现了诗人对乡土的深情。诗的开头“夹岸斜桥界山侧”便引人入胜,展现出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景象。接着,诗人通过对人家柴门、翠螺的描写,传达了一种生活的真实感。同时,诗中出现的动物形象,狮蹲象跛,不仅生动形象,也暗含着诗人的哲学思考,象征着生活中的挣扎与无奈。
诗的后半部分则逐渐转向了人们的生活状态,描述了居民的日常活动,表现出一种朴实而又富有诗意的生活。通过“陶侃甓前,毕卓瓮头”,诗人将陶艺与生活紧密相连,表现了对手工艺术的赞美与尊重。最后,窑烟四起,阵云压城,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既有自然的宁静,又有生活的压力,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态度的深思,展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下列哪项是诗中描述的主要景象?
“狮蹲象跛”中的“象”指代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