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0: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0:30
尚记陪言笑,如今叫不应。
儿分身后俸,僧上殡前灯。
宅有遗基在,田无一亩增。
问天何至此,在日以廉称。
我还记得当初陪伴您说笑,如今却再也听不到您的呼唤。
儿子在您去世后得到了俸禄,僧人却在您的灵前点灯。
家中还有遗留的基业,但田地却没有一亩增加。
我问天,为什么会如此,难道是因为我在世时还算清白?
诗中提到的“僧上殡前灯”反映了古代丧葬文化中对亡者的敬重,僧人负责为亡者超度,点灯是为了照亮亡者的道路。诗中的“宅有遗基”与“田无一亩增”则表达了对人世繁华的感慨,强调了物质财富的匮乏。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阮,号阮亭,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风多以豪放、悲壮见称,作品常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和历史意识。
本诗作于刘克庄失去亲友之际,反映了他对人生、财富和死亡的思考。面对亲人的离世,诗人感到无奈与失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哀叹。
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富贵与贫贱,展现了诗人在失去亲友后的复杂情感。开头的“尚记陪言笑”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似乎在怀念那段无忧无虑的岁月。然而,随着“如今叫不应”的转折,诗人深感孤独,现实的残酷让他意识到,时光已经改变了一切。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提到儿子分得的俸禄与僧人点灯的情景,隐含了对财富与宗教的思考。虽然家中留有遗基,似乎有物质保障,但田地却没有增加,表现出一种无力感,财富的积累并未给生活带来质的改变。最后,诗人向天发问,似乎是在质疑命运的不公,同时也反映出他对自身清白的自我辩解。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个诗篇在哀伤中透出一种深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整首诗表达了对亲友离世的深切怀念与哀伤,同时对财富、命运和生活的深思。诗人在对比中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与脆弱,最终留下的是对人生的无奈与感叹。
诗中提到的“儿分身后俸”主要指什么?
A. 亲友的财富
B. 自己的收入
C. 儿子获得的俸禄
D. 田地的收入
“问天何至此”中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疑惑?
A. 对人生的希望
B. 对命运的质疑
C. 对财富的渴望
D. 对亲友的怀念
诗中“宅有遗基在,田无一亩增”想表达什么?
A. 物质财富的丰盈
B. 对生活的满足
C. 生活的贫乏与困境
D. 对未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