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邙山》

时间: 2025-05-01 23:50:58

诗句

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

城中日夕歌钟起,山上唯闻松柏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50:58

原文展示:

北邙山上列坟茔,
万古千秋对洛城。
城中日夕歌钟起,
山上唯闻松柏声。

白话文翻译:

在北邙山上排列着许多坟墓,
它们与洛阳城对峙已是万古千秋。
城中日夜传来歌唱和钟声,
而山上却只听得到松柏的声音。

注释:

  • 北邙山: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是古代帝王和名士的墓地。
  • 坟茔:指坟墓和墓地。
  • 万古千秋:形容时间极为久远。
  • 洛城:指洛阳城,是古代重要的都城。
  • 日夕:指白天和晚上。
  • 歌钟:指歌声和钟声,表现出城中的热闹。
  • 松柏声:指松树和柏树的声音,象征着宁静和肃穆。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北邙山是历史上著名的墓地,许多历史人物的坟墓位于此地。洛阳城作为历史上的都城,承载了众多的文化与历史事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佺期,字子云,唐代诗人,曾任翰林学士,主要以五言诗和乐府诗见长。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沈佺期游览北邙山时,感怀于时间的流逝和生死的哲学。他通过对比洛阳城的繁华与北邙山的宁静,表达了对生命和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邙山》是一首通过对比手法表现生死哲理的古诗。诗中,北邙山上排列的坟墓象征着历史的积淀与人类的生死循环,而洛阳城则代表着繁华与喧嚣。这种鲜明的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表现力,还引发读者的深思。

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北邙山的坟茔,体现出一种庄严与厚重,给人以历史的沉思。而后两句则转向洛阳城的热闹,描绘了人间的繁华。通过“日夕歌钟起”,“唯闻松柏声”的对比,表现出人间的喧嚣与大自然的宁静,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永恒的沉默。

沈佺期用简练的语言、清新的意象,展现了人对生死的思考,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悟,给人以深刻的哲理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北邙山上列坟茔:描绘北邙山上的坟墓,表现出历史的沉重。
  2. 万古千秋对洛城:强调坟墓与洛阳城的对峙,表现其历史悠久。
  3. 城中日夕歌钟起:描写洛阳城的繁华,营造出热闹的氛围。
  4. 山上唯闻松柏声:与前句形成对比,体现出山的宁静与肃穆。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北邙山的宁静与洛阳城的喧嚣进行对比,强调生与死的思考。
  • 意象:使用“松柏”象征长青与永恒,表现出对逝去生命的追忆。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方式,探讨了生命的短暂与历史的永恒,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北邙山:象征死亡与历史的积淀。
  • 坟茔:代表生死交替,人类的最终归宿。
  • 洛城:象征繁华与人间的喧嚣。
  • 松柏:象征长青、宁静与哀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北邙山上有什么?

    • A. 繁华的街市
    • B. 坟墓
    • C. 河流
  2. 洛阳城代表什么?

    • A. 宁静
    • B. 繁华
    • C. 荒凉
  3. 诗中提到的“松柏声”象征什么?

    • A. 欢快
    • B. 悲伤与怀念
    • C. 喧闹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邙山》更注重生死哲学的思考,而《登鹳雀楼》则多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展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唐代诗人沈佺期研究》

相关查询

南乡子 秋怀 南乡子 其三 南乡子 其二 南乡子 捣衣 南乡子 再送容若 南乡子 午日 南乡子 与仙品妹话别 南乡子 其六 闺思 南乡子 其三 送金明府归里 南乡子 其一 下第别诸同年出都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八面张罗 克字旁的字 束身自修 永思 玉壶春 深雠大恨 丨字旁的字 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歧路他乡 序跋 仙风道格 寸铁杀人 龝字旁的字 韭字旁的字 毋字旁的字 包含僻的成语 果然如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