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33: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3:38
奉陪韦润州游鹤林寺
作者:李嘉祐 〔唐代〕
野寺江城近,双旌五马过。
禅心超忍辱,梵语问多罗。
松竹闲僧老,云烟晚日和。
寒塘归路转,清磬隔微波。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靠近江城的野外寺庙,诗人和朋友韦润州一同游览。寺庙前有双旌旗飘扬,几匹骏马经过,显得气派非凡。诗人在此地超越了世俗的忍辱,听闻到梵文的教义,心中充满佛理。松竹环绕,寺中的老僧悠然自得,晚霞下的云烟与宁静的氛围融为一体。归程的寒塘旁,路途蜿蜒,清脆的磬声在微波中回响。
“禅心超忍辱”源于佛教教义,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超然,强调修行的境界和自我修养。在唐代,佛教文化盛行,诗人常通过描写寺庙和僧人来表达个人的哲学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悟。
作者介绍:
李嘉祐,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相结合而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一次游览中,反映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在自然与人文交融中感受到的宁静和愉悦。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寺庙景象,展现了唐代文人对佛教文化的崇敬。诗的开头“野寺江城近”直接将读者引入一个与世隔绝的静谧之地,接着“双旌五马过”则带来一丝生动的气氛,显示出寺庙虽偏远,但也不乏来访者的热闹场面。中间两句“禅心超忍辱,梵语问多罗”则体现出诗人对佛教教义的领悟与思考,表现了内心的宁静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后面的景象描写更为细腻,“松竹闲僧老,云烟晚日和”展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老僧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出佛教的“无为而治”思想。最后一句“寒塘归路转,清磬隔微波”则将归途与寺庙的清音相结合,给人一种回归自然与心灵的宁静感,仿佛在诉说着一种人生哲学。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蕴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佛教哲学的深刻思考,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启迪。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强调了超越世俗的内心追求,传达了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野寺江城近”意指什么?
a) 寺庙离江城很远
b) 寺庙靠近江城
c) 江城的气候很寒冷
“禅心超忍辱”表达了什么思想?
a) 对世俗的忍耐
b) 内心的超然与宁静
c) 忍受屈辱的重要性
诗中体现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a) 繁华热闹
b) 寂静和谐
c) 雨雪交加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