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2:45
退居(一作退老)
作者:孟郊 〔唐代〕
退身何所食,败力不能闲。
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
众听喜巴唱,独醒愁楚颜。
日暮静归时,幽幽扣松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退隐生活的思考和感受。诗人退居后,不知道自己该吃什么,力气也无从闲置。只能辛苦地种稻耕作,背着柴火砍伐青山。周围的人都在欣赏歌声欢笑,而自己却独自愁苦,脸上流露出忧伤。傍晚时分,归家的路上,轻轻敲响松树关口,显得格外幽静。
诗中虽无明显的典故,但体现了唐代士人的隐逸情怀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比周围欢乐的人们与自己愁苦的内心,反映出一种孤独的生活状态。
孟郊,字东野,号天池,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情感真挚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个人情感、隐居生活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晚年,反映了他对隐退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孟郊在经历了仕途的失意后,选择了隐居生活,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依赖与对人世繁华的淡漠。
孟郊的《退居》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中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退隐生活的艰辛与内心的孤独。首句“退身何所食”直接点出隐居生活的窘迫,诗人已无力享受安逸,生活的基本需求都成了问题。随后的“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更是生动地描绘了他不屈不挠的劳动场景,这不仅是对个人生存的描写,也反映了对自然的深刻认同。
而在“众听喜巴唱,独醒愁楚颜”中,诗人通过与他人的对比,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周围的欢声笑语与自己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隐居者的孤独感以及对社会的疏离。
最后两句“日暮静归时,幽幽扣松关”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孤寂的归家情景,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与思索。整首诗在描绘生活现实的同时,又流露出一丝哲理的思考,使得读者在欣赏之余也感受到一种深邃的情感。
整首诗表达了隐居生活的艰难与内心的孤独,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世繁华的淡漠。同时也反映了老年人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传达了对生活现实的深刻认识。
诗中“退身何所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众听喜巴唱”中的“巴唱”最可能指什么?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现自己的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