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夕与梁锽文宴》

时间: 2025-04-30 14:50:54

诗句

客到衡门下,林香蕙草时。

好风能自至,明月不须期。

秋日翻荷影,晴光脆柳枝。

留欢美清夜,宁觉晓钟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50:54

原文展示:

客到衡门下,林香蕙草时。
好风能自至,明月不须期。
秋日翻荷影,晴光脆柳枝。
留欢美清夜,宁觉晓钟迟。

白话文翻译:

客人到达衡门下时,林间散发着香气,蕙草生长正好。
这时的好风自然会吹来,明亮的月光无需特别期待。
秋天的日光照在荷叶上,映出影子;晴天的光辉照射在脆弱的柳枝上。
在这美好的清夜里,留住欢愉,宁愿觉得清晨的钟声来得迟缓些。

注释:

  • 衡门:指衡山的门,象征性的地名,表示诗人的游历。
  • 蕙草:指一种芳香的植物,常用于比喻美好的事物。
  • 好风:指自然的良好气候,表达诗人乐观的心情。
  • 翻荷影:荷叶在阳光下的影子翻动,展现秋季的生机。
  • 脆柳枝:指柔弱的柳枝,象征脆弱而美丽的事物。
  • 留欢:留住快乐的时光。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衡门”在中国文学中常常用作隐喻,表示隐逸和高洁的生活追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美景,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约840-893),字仲明,唐代诗人,江苏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季,正值诗人与友人梁锽文相聚之时,表达了诗人对秋夜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友谊的珍惜。

诗歌鉴赏:

《秋夕与梁锽文宴》是一首描写秋天夜晚美景和友谊的诗。诗人在朋友到访时,描绘了衡门下的林香和蕙草,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好。诗的开头便通过“客到衡门下”引出场景,营造出一种温馨、亲切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好风能自至,明月不须期”,这两句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似乎暗示着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谦卑。随后,诗人通过“秋日翻荷影,晴光脆柳枝”描绘了秋天的风景,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意境。最后一句“留欢美清夜,宁觉晓钟迟”则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一并表达出来,传递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恩。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客到衡门下”:客人到达时,地点设定在衡山附近,营造出一种亲切感。
    • “林香蕙草时”:描绘了自然的芳香,令人心旷神怡。
    • “好风能自至,明月不须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期待与自然规律的认可。
    • “秋日翻荷影,晴光脆柳枝”:通过意象展示秋天的生机与美丽。
    • “留欢美清夜,宁觉晓钟迟”:体现了诗人对友谊与美好时光的珍视。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林香蕙草”,通过植物的香气比喻友谊的芬芳。
    • 对仗:如“好风能自至,明月不须期”,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象和与友人共度的快乐时光,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命美好的感悟。

意象分析:

  • 衡门:象征友谊和归宿感。
  • 蕙草:象征纯洁和美好。
  • 明月:象征希望和宁静。
  • 秋日荷影柳枝:共同营造出秋天的宁静与美丽,象征着生命的变迁和自然的轮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衡门”指的是什么? A. 朋友的家
    B. 衡山的门
    C. 一个酒馆
    D. 诗人的住所

  2. 诗中提到的“好风”象征什么? A. 友谊的到来
    B. 自然的美好
    C. 诗人的情感
    D. 生活的困惑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二十二言》

诗词对比:

  • 同样描写秋夜的王维《山居秋暝》侧重于山水的静谧,而钱起的这首诗则更加强调人情与自然的交融,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钱起相关生平与作品研究资料

相关查询

奉和礼部尚书酬杨著作竹亭歌 从叔将军宅蔷薇花开太府韦卿有题壁长句因以和作 送崔端公郎君入京觐省 送张将军归东都旧业 和九日从杨氏姊游 周平西墓 新安江路 中书夜直寄赠 嘉兴九日寄丹阳亲故 醉后戏赠苏九翛(苏常好读元鲁山文或劝入关者故戏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 包含耒的词语有哪些 气食全牛 儿字旁的字 反文旁的字 口谐辞给 宝盖头的字 髀石 知客寮 鸠雨 米字旁的字 尺树寸泓 飠字旁的字 故出人罪 尾尾 独步一时 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