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5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50:54
客到衡门下,林香蕙草时。
好风能自至,明月不须期。
秋日翻荷影,晴光脆柳枝。
留欢美清夜,宁觉晓钟迟。
客人到达衡门下时,林间散发着香气,蕙草生长正好。
这时的好风自然会吹来,明亮的月光无需特别期待。
秋天的日光照在荷叶上,映出影子;晴天的光辉照射在脆弱的柳枝上。
在这美好的清夜里,留住欢愉,宁愿觉得清晨的钟声来得迟缓些。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衡门”在中国文学中常常用作隐喻,表示隐逸和高洁的生活追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美景,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谊的珍视。
钱起(约840-893),字仲明,唐代诗人,江苏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
这首诗写于秋季,正值诗人与友人梁锽文相聚之时,表达了诗人对秋夜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友谊的珍惜。
《秋夕与梁锽文宴》是一首描写秋天夜晚美景和友谊的诗。诗人在朋友到访时,描绘了衡门下的林香和蕙草,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好。诗的开头便通过“客到衡门下”引出场景,营造出一种温馨、亲切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好风能自至,明月不须期”,这两句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似乎暗示着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谦卑。随后,诗人通过“秋日翻荷影,晴光脆柳枝”描绘了秋天的风景,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意境。最后一句“留欢美清夜,宁觉晓钟迟”则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一并表达出来,传递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恩。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象和与友人共度的快乐时光,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命美好的感悟。
诗中的“衡门”指的是什么?
A. 朋友的家
B. 衡山的门
C. 一个酒馆
D. 诗人的住所
诗中提到的“好风”象征什么?
A. 友谊的到来
B. 自然的美好
C. 诗人的情感
D. 生活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