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白纻山》

时间: 2025-05-07 07:25:11

诗句

白纻众山顶,江湖所萦带。

浮云卷晴明,可见九州外。

肩舆上寒空,置酒故人会。

峰峦张锦绣,草木吹竽籁。

登临信地险,俯仰知天大。

留欢薄日晚,起视飞鸟背。

残年苦局束,往事嗟摧坏。

歌舞不可求,桓公井空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5:11

原文展示:

白纻众山顶,江湖所萦带。
浮云卷晴明,可见九州外。
肩舆上寒空,置酒故人会。
峰峦张锦绣,草木吹竽籁。
登临信地险,俯仰知天大。
留欢薄日晚,起视飞鸟背。
残年苦局束,往事嗟摧坏。
歌舞不可求,桓公井空在。

白话文翻译:

在白纻山的顶端,江湖如带环绕。
浮云在晴空中卷动,可以看到九州之外。
在肩舆上仰望寒空,与老友共饮畅谈。
峰峦展开如锦绣,草木间传来乐声。
登高望远,深知天地之大。
留下欢聚的时光,起身看飞鸟的背影。
年老时苦于束缚,往事令人叹息残毁。
歌舞已不可求,桓公的空中舞蹈依然在。

注释:

  • 白纻:指山的名字,白色的纻(细麻布),寓意山的清幽。
  • 江湖所萦带:江河湖泊环绕,形成美丽的景色。
  • 肩舆:古代用人扛的轿子。
  • 故人:老朋友。
  • 飞鸟背:指飞鸟在空中飞翔的姿态。
  • 桓公:春秋时期的桓公,常用来指代空灵的理想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改革家。其诗词作品以清新、自然、深刻的思想见长,常常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王安石晚年,正值其政治生涯的低谷,诗中流露出对往事的感慨及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白纻山》是一首描绘自然美与人文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白纻山的壮丽景色和自我内心的感受。开篇以“白纻众山顶”引入,便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高远的境界,山顶的清幽使人产生宁静的思考。而“江湖所萦带”一句,展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相融,山水之间的美景环绕着,令人心旷神怡。

接下来的描写通过“浮云卷晴明”,描绘了空灵的自然现象,诗人似乎在此刻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与老友的相聚则是诗中最为温馨的部分,表明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向往。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透出对人生的感慨,尤其是“残年苦局束,往事嗟摧坏”,展现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伤感与无奈。最后以“歌舞不可求,桓公空在”作结,既是对理想的追求,也是对现实的无奈,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深邃与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白纻众山顶:在白纻山的顶端,境界开阔。
    2. 江湖所萦带:环绕着的江湖,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3. 浮云卷晴明:浮云轻轻移动,晴空明朗。
    4. 可见九州外:视野开阔,可以远眺九州。
    5. 肩舆上寒空:在肩舆上仰望寒冷的天空。
    6. 置酒故人会:与老朋友举杯畅饮,分享情谊。
    7. 峰峦张锦绣:山峰如同锦绣般展开,景色美丽。
    8. 草木吹竽籁:草木间传来悠扬的乐声。
    9. 登临信地险:登高望远,感受到地势的险峻。
    10. 俯仰知天大:仰望星空,感叹天地之广。
    11. 留欢薄日晚:在薄暮时分留下欢聚的时光。
    12. 起视飞鸟背:起身观看飞鸟的背影。
    13. 残年苦局束:年老时感到生活的束缚。
    14. 往事嗟摧坏:对往事的追忆与感慨。
    15. 歌舞不可求:理想的歌舞已无法追求。
    16. 桓公空在:只剩下桓公的空中舞蹈,意味着理想的破灭。
  • 修辞手法

    1. 比喻:如“峰峦张锦绣”,将山峰比作锦绣,形象生动。
    2.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3. 拟人:如“草木吹竽籁”,赋予草木以乐器的声响,生动形象。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白纻山:象征着高洁与清幽的境界。
  • 江湖:代表着人间的美好与自由。
  • 浮云:象征着变化与无常。
  • :象征着友情与欢聚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纻山”象征着什么?

    • A. 高洁与清幽
    • B. 喧嚣与繁华
    • C. 贫穷与落魄
    • D. 传统与古老
  2. “歌舞不可求”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对歌舞的热爱
    • B. 对理想破灭的无奈
    • C. 对现实的追求
    • D. 对往事的怀念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李白《庐山谣》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白纻山》与杜甫的《望岳》同样都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但王安石更注重人与自然的交融以及内心的感受,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壮丽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林文节参候帖赞 奉谢何正父日暇荔实茶宣瓜蜜术之贶酬以露芽 秋夕有感二首呈督视参政 其一 宫词一百首 予以谬作数种并总所奏藁遗参赞高紫微闻以阅 便风经雁汊宿荻港是日舟行四百里三首 宫词一百首 其九十五 沈忠敏 宿太平宫葆清庵自和少年壁间戊辰岁所作韵是日闻虏大入滁濠二首 其二 是日迎送之车属道戏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不可言宣 鳥字旁的字 书课 北斗之尊 目字旁的字 包含翥的词语有哪些 下回分解 巳字旁的字 百无禁忌 瓦字旁的字 万古千秋 翩翩自乐 一无所获 幺字旁的字 工容 辎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