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瓶花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4-30 02:14:34

诗句

水仙携蜡梅,来作散花雨。

但惊醉梦醒,不辨香来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14:34

原文展示:

水仙携蜡梅,来作散花雨。但惊醉梦醒,不辨香来处。

白话文翻译:

水仙花和蜡梅花一同飘落,仿佛下起了花雨。然而我在梦中醉醒,却分辨不出这香气来自哪里。

注释:

  • 水仙:一种花,具有清香,常在冬春季节开放。
  • 蜡梅:一种梅花,花瓣像蜡一样,具有独特的香气,冬天开花。
  • 散花雨:形容花瓣纷飞,如同下雨般洒落。
  • 惊醉梦醒:从醉梦中惊醒,形容在梦中陶醉而被惊醒。
  • 不辨香来处:无法判断香气的来源。

典故解析:

此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水仙”和“蜡梅”均为古代文人吟咏的对象,象征着高洁与纯真,水仙在古诗中常与清雅的女性形象相联系,蜡梅则常隐喻坚韧和清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自号云溪,江苏扬州人,宋代著名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但文人仍然追求自然和内心的宁静。范成大通过描绘花卉的清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内心的迷惘。

诗歌鉴赏:

《瓶花二首 其一》是一首短小而精炼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花卉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开头两句“水仙携蜡梅,来作散花雨”描绘了水仙和蜡梅的美丽景象,仿佛是自然界的精灵在空中轻舞,给人一种轻盈和飘逸的感觉。花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然而,随之而来的“但惊醉梦醒,不辨香来处”则转为一种内心的迷惑与失落。此处,作者从梦中惊醒,似乎在现实与梦境之间徘徊,无法分辨心中所感受到的美好与真实的香气,这种感受反映了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既有对美的追求,也有对虚幻的反思。整体而言,诗作通过对比手法,深化了对美与幻影的探讨,使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迷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水仙携蜡梅:水仙花与蜡梅花一同相伴,给人以和谐美好的感觉。
  2. 来作散花雨:花瓣如雨般洒落,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3. 但惊醉梦醒:从梦中惊醒,象征着对美好的追求与现实的冲突。
  4. 不辨香来处:无法识别香气的来源,表达了内心的迷惘与困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瓣比作雨,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花的洒落之美。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水仙与蜡梅似乎共同来的形象,给自然赋予了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通过水仙与蜡梅展现自然之美,同时探讨人对美与真实的感受,反映了人们内心深处的迷惘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仙:象征纯洁、高雅。
  • 蜡梅:象征坚韧、独立。
  • 香气:象征美好与难以捉摸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两种花是: A. 玫瑰和百合 B. 水仙和蜡梅 C. 雏菊和菊花

  2. 填空题:诗中“但惊醉梦醒,不辨香来处”表达了作者对____的迷惑。

  3. 判断题:此诗采用了比喻和对仗的修辞手法。 (对/错)

答案:

  1. B
  2. 美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梅花》 by 王安石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同样描绘了自然之美,情感更为悠远,意境深远。
  • 《梅花》:同样表现花卉的坚韧与美丽,主题偏向于坚韧不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人的作品进行整理与分析。
  • 《古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的解析和背景资料。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 菩萨蛮 菩萨蛮八首 其六 秋怨 菩萨蛮 其二 春昼 菩萨蛮 甲申清明 菩萨蛮 其二 菩萨蛮 其五 菩萨蛮 菩萨蛮 其三 菩萨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立木南门 粗袍粝食 枭俊禽敌 尢字旁的字 趣结尾的成语 虫字旁的字 蜀漆 歉然 用字旁的字 送旧迎新 亏心短行 竺域 大打出手 屮字旁的字 包含李的词语有哪些 立雪求道 穴宝盖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