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03: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03:57
佳谷卧风雨,稂莠登我场。
陈前漫方丈,玉食惨无光。
大哉天宇间,美恶更臭香。
君看五六月,飞蚊殷回廊。
兹时不少暇,俯仰霜叶黄。
期君蟠桃枝,千岁终一尝。
顾我如苦李,全生依路傍。
纷纷不足愠,悄悄徒自伤。
空山学仙子,妄意笙箫声。
千金得奇药,开视皆豨苓。
不知市人中,自有安期生。
今君已度世,坐阅霜中蒂。
摩挲古铜人,岁月不可计。
阆风安在哉,要君相指似。
在丰收的山谷里,风雨交加,杂草却在我的田地里肆意生长。前面那片僻静的地方,丰盛的食物却显得无光无彩。天地之间,真是伟大,美与丑、香与臭交织在一起。你看那五六月,飞舞的蚊子在回廊中嗡嗡作响。此时此刻,没有多少闲暇,俯首仰望,霜叶已然泛黄。希望你能在蟠桃树上,千年之后再尝一口。可我却像那苦李,终生依附在路旁。纷繁的世事不足挂怀,默默地自我伤感。空山中学习仙子,妄想着笙箫的声音。花费千金得来的奇药,打开眼界却只见豕苓。不知市井之中,自有安期生的踪迹。如今你已超脱尘世,坐在霜中游览往事。轻抚古铜器,岁月真是无法计算。那阆风究竟在哪里呢?希望你能指引我一二。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文、书、画均有很高的成就。苏轼的作品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的关注。他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二首》创作于苏轼与友人黄鲁直的交往中,诗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的感悟。苏轼在生活困顿之际,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以幽默和讽刺的方式描绘生活的苦涩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事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态度的反思。诗的开头“佳谷卧风雨,稂莠登我场”,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生活的艰辛;接着通过“飞蚊殷回廊”,展现了人们在生活中面临的烦扰和困扰。诗人以“期君蟠桃枝,千岁终一尝”,寄托了对友人长寿和美好生活的期望,同时又感叹自身的苦涩与无奈。最后,诗人在“空山学仙子,妄意笙箫声”中,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形成了一种深刻的对比与思考。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苏轼对人生、自然与友谊的独特见解,充分体现了其作品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整首诗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尽管生活充满困扰与苦涩,诗人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寄托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批判,体现了苏轼的深邃思想和独特情感。
这些意象不仅表现了诗人的生活感受,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诗中提到的“佳谷”指的是什么?
“空山学仙子”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生活的向往?
诗中“期君蟠桃枝”传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什么期望?
对比苏轼的《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二首》和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但苏轼更强调生活的艰辛与哲理,李白则倾向于自由与洒脱的精神。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