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0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03:51
懒病每多暇,暇来何所为。
未能抛笔研,时作一篇诗。
诗成澹无味,多被众人嗤。
上怪落声韵,下嫌拙言词。
时时自吟咏,吟罢有所思。
苏州及彭泽,与我不同时。
此外复谁爱,唯有元微之。
谪向江陵府,三年作判司。
向去二千里,诗成远不知。
我常常因为懒惰而有闲暇,闲暇来到时又能做些什么呢?我不能放下笔墨,偶尔写首诗。诗写成后却淡而无味,常常被众人嘲笑。上面的人怪我音韵不好,下面的人嫌我字句拗口。我时常自言自语,吟咏之后却感慨万千。苏州和彭泽的风景与我无缘。除此之外,谁会再欣赏我的诗呢?只有元微之会对我有所关心。我被贬到江陵府,已做了三年判官。向前行去二千里,诗作完成后却远不知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平易近人,关心民生,作品以叙事性和抒情性见长,尤其擅长写乐府诗。
《自吟拙什因有所怀》写于白居易被贬至江陵期间,表达他对时局的失望与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己创作的无奈和自嘲。此时白居易已年过半百,身处异地,他的心情通过诗歌得以抒发。
这首诗通过白居易的自述,展现了他在闲暇时光中的内心独白和对文学创作的反思。诗的开头,诗人以“懒病每多暇”引入,表明自己因懒惰而获得的闲暇,设问“暇来何所为”,反映出一种无奈与迷茫。在他看来,写诗虽然是消遣,但却无法真正抛开心中的烦恼。接着,诗人自嘲所作的诗“澹无味”,被众人嘲笑,体现了他对自己创作水平的不满和对外界评价的敏感。
在诗的后半部分,白居易提到“苏州及彭泽”,表达了他对美好景色与友人相聚的向往,显示出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而“唯有元微之”则表明了他在失落中仍感到欣慰的友谊。最后,诗人以“向去二千里”结束,表达了他与故乡、友人之间的距离感,诗作虽成却仍感到孤独,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忧伤与思考。
整首诗反映了白居易对自己诗歌创作的无奈与自嘲,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人生态度。
白居易在诗中提到的“懒病”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自己写的诗的态度是怎样的?
谁是白居易在诗中提到的唯一关心他的人?
白居易与杜甫同为唐代诗人,但白居易的诗歌更偏向于平易近人,关注生活,而杜甫则更多表现社会动荡与个人的悲苦。通过对比二者在相似主题下的表达,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歌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