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郑仆射出节山南(一作酬郑兴元仆射招)》

时间: 2025-05-01 17:41:40

诗句

国老出为将,红旗入青山。

再招门下生,结束馀病孱。

自笑骑马丑,强从驱驰间。

顾顾磨天路,袅袅镜下颜。

文魄既飞越,宦情唯等闲。

羡他白面少,多是清朝班。

惜命非所报,慎行诚独艰。

悠悠去住心,两说何能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41:40

原文展示

送郑仆射出节山南
国老出为将,红旗入青山。
再招门下生,结束馀病孱。
自笑骑马丑,强从驱驰间。
顾顾磨天路,袅袅镜下颜。
文魄既飞越,宦情唯等闲。
羡他白面少,多是清朝班。
惜命非所报,慎行诚独艰。
悠悠去住心,两说何能删。

白话文翻译

国家的老臣出任将军,红色的旗帜高高飘扬在青山之中。
我再次召回门下的弟子,结束了我余下的病痛和虚弱。
我自嘲骑马的样子丑陋,只能在这个驱驰的途中勉强跟随。
我回头望望那磨损的天路,镜子中映照出的脸,显得格外娇柔。
文采已经飞跃千里,而我在官场中的感情却显得平淡无奇。
我羡慕那些年轻的白面书生,大多数都是清朝的班底。
惜命并不是我所期望的回报,谨慎行事确实独自艰难。
悠悠的心情在去与留之间徘徊,怎么能轻易删去这两种说法呢?

注释

  • 国老:指年长的国家元老或老臣。
  • 仆射:古代官职,指辅佐大臣,通常是宰相的助手。
  • 青山:象征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 门下生:指门徒或弟子。
  • :虚弱、病弱的意思。
  • 文魄:文采和气魄。
  • 宦情:指官场上的人情世故。
  • 白面少:形容年轻书生,常指清白无暇的面容。
  • 清朝班:指清代的学者或官员,突出其年轻和清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冷娼,唐代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著称。孟郊的诗多描写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常常融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的创作背景与孟郊的个人经历有关,他曾在官场中屡遭挫折,后来转向诗歌创作,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诗中表现出对朋友郑仆射的祝福与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诗歌鉴赏

《送郑仆射出节山南》是孟郊的一首颇具情感深度的送别诗。诗的开头以“国老出为将,红旗入青山”描绘出国家元老出征的壮烈场面,展现了对国家和将帅的敬仰。接着,诗人通过“再招门下生,结束馀病孱”传达出对门徒的牵挂与关心,显示出其对友人的支持。

在个人情感的抒发上,诗人自嘲“骑马丑”,反映出一种谦逊和对自身形象的不满,增添了诗的亲切感。而“文魄既飞越,宦情唯等闲”则表现出对官场的淡薄与超然,体现了诗人对名利的淡然态度。

全诗在感情上游走于送别与自我反思之间,尤其是“惜命非所报,慎行诚独艰”一句,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谨慎行事的认同。最后“悠悠去住心,两说何能删”,则是对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复杂感受和对朋友的良好祝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国老出为将,红旗入青山:描绘国家的元老出征,红旗在青山中飘扬,展现出气势浩大的场景。
  2. 再招门下生,结束馀病孱:诗人召回曾经的门徒,结束了自己虚弱的状态,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希望。
  3. 自笑骑马丑,强从驱驰间:自嘲骑马的姿势丑陋,反映出一种谦卑与无奈。
  4. 顾顾磨天路,袅袅镜下颜:回望艰难的行路,镜中的自己显得娇弱,暗示生活的艰辛。
  5. 文魄既飞越,宦情唯等闲:文采已超越了世俗,而对官场的情感却显得平淡。
  6. 羡他白面少,多是清朝班:羡慕那些年轻的书生,大多是清朝的官员,表现出对年轻人的向往。
  7. 惜命非所报,慎行诚独艰:生命的珍惜并不是为了回报,而谨慎行事确实困难。
  8. 悠悠去住心,两说何能删:心中徘徊于去与留之间,表达了人生选择的复杂。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红旗入青山”比喻将帅出征的壮丽。
  • 自嘲:通过“自笑骑马丑”表现自身的谦逊与无奈。
  • 对仗:如“惜命非所报,慎行诚独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送别友人的情景,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对官场的淡薄,以及对生命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旗:象征着权力与荣耀,代表着国家的希望。
  • 青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提供了一种背景的对比。
  • 镜子:象征自我反思与内心的真实,映射出诗人的情感与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国老”指的是谁?

    • A. 年轻的将领
    • B. 年长的老臣
    • C. 文人雅士
    • D. 诗人的朋友
  2. “自笑骑马丑”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形象的态度是?

    • A. 自豪
    • B. 无奈
    • C. 嫉妒
    • D. 骄傲
  3. 诗中“羡他白面少,多是清朝班”体现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 A. 年轻人的清白与理想
    • B. 官场的权力
    • C. 自身的名利
    • D. 生活的安宁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送友人》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壮丽的景色与人生的思考,但更侧重于豪情与壮志。
  • 李白《送友人》: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情感更为直接而激烈,与孟郊的细腻感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孟郊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则天门赦改年 同狱者叹狱中无燕 题椰子树 览镜 十三四时尝从巫峡过他日偶然有思 驩州南亭夜望 奉和圣制幸礼部尚书窦希玠宅 奉和晦日驾幸昆明池应制 初冬从幸汉故青门应制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牙签万轴 平坦 爻字旁的字 官名 缶字旁的字 盐梅相成 诸事麇集 肃齐 痛饮黄龙 私字儿的字 见树不见林 包含缎的词语有哪些 立时三刻 弓字旁的字 臣字旁的字 持鳌下酒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