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2:31: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31:17
金屋琼台萧史家,
暮春三月渭州花。
到君仙洞不相见,
谓已吹箫乘早霞。
金屋和琼台是萧史的家,
暮春三月,渭州的花正盛开。
我来到你的仙洞却没有见到你,
只听说你已经吹箫乘着早霞而去。
“金屋”和“琼台”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着富贵和美好的生活。萧史家是典型的文人形象,常与爱情和才华相联系。诗中提到的“仙洞”则代表着理想和不可及的境界,表达了对心中理想伴侣的向往和失落。
作者介绍:独孤及,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主要以诗歌见长,作品多描写自然和人事,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春季,表达了作者对杨驸马的追寻与失落,反映了唐代文人对理想生活和美好爱情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萧史的高贵家世和盛开的渭州花来衬托寻人的心情,展现了作者对于理想爱情的追求和渴望。诗中“金屋琼台”不仅描绘了物质的富贵,更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而“到君仙洞不相见”则是一种失落感,似乎预示着美好的愿望无法实现。结尾一句“谓已吹箫乘早霞”则将对方的形象描绘得如同仙人般美好,既有遥不可及的感觉,也有一种无奈的接受。这首诗的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特点。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和对失落的感慨。通过对美好环境的描绘,作者流露出渴望与无奈,反映了唐代文人的情感特征。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独孤及的这首诗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但独孤及更多表现的是对爱情的渴望,而李白则更多体现了对人生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