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6:1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13:09
原文展示:
闻寇至初去柳州 曾几 〔宋代〕
剥啄谁敲户,仓皇客抱衾。 只看人似蚁,共道贼如林。 两岸论千里,扁舟抵万金。 病夫桑下恋,万一有佳音。
白话文翻译:
突然有人敲门,客人慌忙抱起被子。 只看到人群像蚂蚁一样,大家都说贼人多如林。 两岸之间相隔千里,一叶扁舟价值万金。 我这个病弱之人对桑树下有眷恋,希望能听到好消息。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1084-1166),字子固,号梅山,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是他在柳州听到贼寇来袭的消息后,匆忙离开时所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宋代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作者在柳州听到贼寇即将来袭的消息,感到非常恐慌,于是匆忙离开。诗中描绘了人们在混乱中的慌张和无助,以及作者对安全和平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紧凑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听到贼寇来袭消息时的慌乱心情和对安全生活的渴望。诗中“剥啄谁敲户,仓皇客抱衾”一句,以敲门声和客人的慌张动作,形象地表现了突如其来的恐慌。“只看人似蚁,共道贼如林”则通过比喻,夸张地描绘了人群的密集和贼人的众多,增强了诗的紧张气氛。“两岸论千里,扁舟抵万金”一句,既表现了逃难的艰难,也暗示了逃难工具的珍贵。最后两句“病夫桑下恋,万一有佳音”,则表达了作者对安宁生活的留恋和对好消息的期盼,情感真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反映社会动荡和个人的恐慌与渴望。通过描绘人们在贼寇来袭时的慌乱和无助,以及作者对安全和平静生活的渴望,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感受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剥啄谁敲户”中的“剥啄”指的是什么? A. 敲门声 B. 敲窗声 C. 敲钟声 D. 敲鼓声 答案:A
诗中“只看人似蚁”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D. 对仗 答案:A
诗中“扁舟抵万金”表达了什么意思? A. 扁舟非常昂贵 B. 扁舟非常便宜 C. 扁舟非常普通 D. 扁舟非常破旧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