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50: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0:05
早发剡中石城寺
作者: 赵嘏〔唐代〕
暂息劳生树色间,
平明机虑又相关。
吟辞宿处烟霞去,
心负秋来水石闲。
竹户半开钟未绝,
松枝静霁鹤初还。
明朝一倍堪惆怅,
回首尘中见此山。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石城寺的清晨,暂时放下生活的劳碌,享受树木间的宁静。内心的思虑虽然清晰,但又与外界息息相关。吟咏的诗句随着烟霞飘散,心中却因秋天的到来而感到宁静。竹门半开,钟声仍未停息,松枝在晴朗的早晨静静地等待,白鹤刚刚归来。明天的离去将更让人惆怅,回首却又看到这座山,令人感慨万分。
赵嘏(约 703-770),字子美,号少山,唐代诗人,生于河南,后迁居至江南。他以五言绝句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自然。
此诗作于赵嘏游历石城寺时,正值清晨,诗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思虑交织,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赵嘏的《早发剡中石城寺》以清晨的宁静与内心的思索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诗的开头便让人感受到一种从容,树木的色彩与生活的劳碌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在提醒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也要找到片刻的宁静。诗中“平明机虑又相关”一句,表达了诗人虽然在享受宁静,但内心的思虑与外界的联系始终存在。
接下来的意象如“吟辞宿处烟霞去”,则让人联想到诗人创作的灵感如烟霞般消逝,心中却因秋天的来临而生出一种淡淡的忧伤。竹门半开的描写,似乎暗示着对外界的开放,也象征着一种等待与期盼。松枝上归来的白鹤,更是增添了几分生机与诗意,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
最后一句“回首尘中见此山”则传达出一种人生哲思,面对生活的纷繁复杂,诗人选择回望自然的静谧,增添了诗的层次与深度。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唐诗的传统与特色。
整首诗以自然的宁静为背景,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思考与对生活的感悟,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对未来的惆怅。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象,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带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中提到的“竹户半开”意指:
A. 竹制的房屋
B. 竹制的门
C. 竹子丛林
“明朝一倍堪惆怅”中的“明朝”指的是:
A. 明亮的早晨
B. 明天
C. 明朝朝代
诗中提到的“水石闲”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忧虑
B. 宁静
C. 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