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3:49: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3:49:08
赠桐乡丞
作者:赵嘏 〔唐代〕
舟触长松岸势回,
潺湲一夜绕亭台。
若教靖节先生见,
不肯更吟归去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舟行过程中,触碰到长松岸边的情景,水流潺潺伴随着夜晚环绕着亭台。如果让靖节先生看到这幅美景,他一定会不愿意再吟咏,而是想要留在这里。
作者介绍
赵嘏(约 759 年-约 824 年),字君远,号岘山,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风景和人物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赵嘏的一次舟行中,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舟行于松岸的宁静情景。首句“舟触长松岸势回”用“触”字点明了船与岸的亲密接触,暗示着诗人与自然的和谐。接下来的“潺湲一夜绕亭台”描绘了夜晚水流的轻柔,给人一种静谧而舒适的感觉。最后两句则通过提到“靖节先生”,将诗人与古代隐士的情怀相联系,表达出一种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渴望。
整首诗在意境上是宁静而优美的,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喧嚣的厌倦。诗中使用了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通过水流、松树、亭台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恬淡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一种对喧嚣世界的逃避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潺湲”一词的意思是:
A. 大声的水流
B. 缓慢的水流
C. 没有水声
答案:B
诗中提到的“靖节”指的是:
A. 一位隐士
B. 一位诗人
C. 一位皇帝
答案:A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城市生活的赞美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深刻地理解《赠桐乡丞》这首诗的意境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