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杂曲歌辞。昔昔盐。关山别荡子》

时间: 2025-05-09 00:22:25

诗句

那堪闻荡子,迢递涉关山。

肠为马嘶断,衣从泪滴斑。

愁看塞上路,讵惜镜中颜。

傥见征西雁,应传一字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22:25

原文展示

《杂曲歌辞·昔昔盐》 作者:赵嘏

那堪闻荡子,迢递涉关山。
肠为马嘶断,衣从泪滴斑。
愁看塞上路,讵惜镜中颜。
傥见征西雁,应传一字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远行的恋人深切的思念和忧愁。听闻荡子的消息,心中不禁感到难忍,远道而来的路途艰难,心中愁苦如马嘶断肠。衣裳上因泪水而留下斑斑点点。愁苦地望着边塞的道路,竟然不惜爱惜自己的容颜。如果能见到征西的大雁,希望它能带回一字消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荡子:指远行的男子,常用于指代游子或征人。
  • 迢递:形容路途遥远。
  • 肠为马嘶断:形容因思念而痛苦,像马在嘶鸣时的断肠之痛。
  • 衣从泪滴斑:衣服上因泪水而留下的斑点。
  • 塞上路:指边塞的道路,通常与战乱和征途相关。
  • 讵惜:岂能舍得。
  • 傥见:如果见到。

典故解析

  • 西雁:古人常用大雁作为信使,寓意传递信息。
  • 关山:象征着距离和阻隔,体现了思念的艰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嘏,唐代诗人,字子华,号龙泉,生于盛唐时期,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边塞风光及思乡情怀。他的诗歌多以简洁明了而富有情感为特色。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动荡、边塞战乱频繁的时期,士兵征战在外,家中亲人思念之情尤为深切。诗中表现了对远行者的思念和对平安消息的渴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情感状态。

诗歌鉴赏

《杂曲歌辞·昔昔盐》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远行者的深切思念与忧愁。诗的开头“那堪闻荡子”,以“闻”字引入,突显了消息的来临让思念之情更为浓烈。接着“迢递涉关山”,形象地描绘出远行的艰辛,给人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

接下来的“肠为马嘶断”,通过生动的比喻,将思念的痛苦与马的嘶鸣相结合,增强了情感的张力。这种将情感与自然现象结合的手法,使得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煎熬。而“衣从泪滴斑”则形象地渲染了因思念而流泪的景象,衣服上留下的泪痕更是增添了悲凉之感。

“愁看塞上路,讵惜镜中颜”两句,诗人用“愁”字开头,描绘眼前的塞上道路,令人心生忧虑。此时,诗人甚至不再在意自己的容颜,反映了思念之深已超越了自我形象的关怀,体现了对远行者的强烈牵挂。

最后一句“傥见征西雁,应传一字还”,以大雁作为信使,寄托了对远行者的期盼与希望,表达了对来信的渴望,情感真挚而深邃。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远方的惆怅,也有对未来的希冀,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人情与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体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那堪闻荡子:听闻那远行的男子,心中难忍伤感。
  2. 迢递涉关山:他在遥远的地方涉过关山,路途艰辛。
  3. 肠为马嘶断:因思念而肠断,痛苦如马嘶鸣。
  4. 衣从泪滴斑:衣服因泪水而留下斑点,表现内心的悲伤。
  5. 愁看塞上路:愁苦地望着边塞的道路,充满忧虑。
  6. 讵惜镜中颜:甚至不再在乎自己的容颜。
  7. 傥见征西雁:如果能见到征西的大雁。
  8. 应传一字还:希望它能传回一字消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肠为马嘶断”,将思念之苦比作马的嘶鸣,生动形象。
  • 拟人:大雁被赋予了传信的能力,表现了对消息的渴望。
  • 对仗:如“愁看塞上路,讵惜镜中颜”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思念、忧愁与期盼三者展开,展现了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游子与家人之间深厚的感情。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传达出对亲人的思念与对未来团聚的美好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荡子:象征着远行的游子,承载着思念的情感。
  2. 关山:代表着遥远和艰辛的旅途,象征着阻隔与离别。
  3. 马嘶:表达内心的痛苦与思念之深。
  4. 泪滴斑:象征着悲伤与思念的流露。
  5. 西雁:作为信使,承载着希望与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杂曲歌辞·昔昔盐》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赵嘏
  • D) 王维
  1. 诗中“肠为马嘶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忧伤
    • C) 愤怒
    • D) 平静
  2. 诗中提到的“西雁”象征着什么?

    • A) 战争
    • B) 离别
    • C) 传递消息
    • D) 归来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作品,表现对故国的思念。
  • 《春望》:杜甫的作品,同样表达对国家和亲人的忧虑。

诗词对比

  • 赵嘏的《昔昔盐》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描绘了思念与归属的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在壮丽的自然景观中寄托了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3. 《唐诗选》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与分析,用户可以更好地理解《杂曲歌辞·昔昔盐》的深厚意蕴与艺术魅力。

相关查询

南海陪郑司空游荔园 送乞雨禅师临遇南游 赠道人 广州贻匡绪法师 题昭州山寺常寂上人水阁 将入关行次湘阴 春日自吴门之阳羡道中书事 岭南道中 拜访陆处士 赠镜湖处士方干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倚闾之思 虎变不测 拼音zi的汉字汇总_zi的常用字详解 竹字头的字 取结尾的成语 赤字旁的字 和谦 植善倾恶 秃宝盖的字 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大全_丰富天气表达的词汇 安生乐业 曾飙 雨字头的字 魚字旁的字 脚踏两只船 虎视耽耽 托乘后车 土字加一笔常用字汇总_土字加笔画的汉字详解 菊的繁体字怎么写?菊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风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风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