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2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22:25
《杂曲歌辞·昔昔盐》 作者:赵嘏
那堪闻荡子,迢递涉关山。
肠为马嘶断,衣从泪滴斑。
愁看塞上路,讵惜镜中颜。
傥见征西雁,应传一字还。
这首诗表达了对远行的恋人深切的思念和忧愁。听闻荡子的消息,心中不禁感到难忍,远道而来的路途艰难,心中愁苦如马嘶断肠。衣裳上因泪水而留下斑斑点点。愁苦地望着边塞的道路,竟然不惜爱惜自己的容颜。如果能见到征西的大雁,希望它能带回一字消息。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赵嘏,唐代诗人,字子华,号龙泉,生于盛唐时期,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边塞风光及思乡情怀。他的诗歌多以简洁明了而富有情感为特色。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动荡、边塞战乱频繁的时期,士兵征战在外,家中亲人思念之情尤为深切。诗中表现了对远行者的思念和对平安消息的渴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情感状态。
《杂曲歌辞·昔昔盐》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远行者的深切思念与忧愁。诗的开头“那堪闻荡子”,以“闻”字引入,突显了消息的来临让思念之情更为浓烈。接着“迢递涉关山”,形象地描绘出远行的艰辛,给人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
接下来的“肠为马嘶断”,通过生动的比喻,将思念的痛苦与马的嘶鸣相结合,增强了情感的张力。这种将情感与自然现象结合的手法,使得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煎熬。而“衣从泪滴斑”则形象地渲染了因思念而流泪的景象,衣服上留下的泪痕更是增添了悲凉之感。
“愁看塞上路,讵惜镜中颜”两句,诗人用“愁”字开头,描绘眼前的塞上道路,令人心生忧虑。此时,诗人甚至不再在意自己的容颜,反映了思念之深已超越了自我形象的关怀,体现了对远行者的强烈牵挂。
最后一句“傥见征西雁,应传一字还”,以大雁作为信使,寄托了对远行者的期盼与希望,表达了对来信的渴望,情感真挚而深邃。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远方的惆怅,也有对未来的希冀,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人情与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体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思念、忧愁与期盼三者展开,展现了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游子与家人之间深厚的感情。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传达出对亲人的思念与对未来团聚的美好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1.《杂曲歌辞·昔昔盐》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诗中“肠为马嘶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西雁”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与分析,用户可以更好地理解《杂曲歌辞·昔昔盐》的深厚意蕴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