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方别驾市上园》

时间: 2025-05-01 19:18:26

诗句

久为弦歌出,仍无三径资。

还山种松菊,傍舍葺园池。

门闭喧能隔,庭闲鸟亦知。

一樽时自醉,犹笑弃官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18:26

原文展示:

久为弦歌出,仍无三径资。
还山种松菊,傍舍葺园池。
门闭喧能隔,庭闲鸟亦知。
一樽时自醉,犹笑弃官迟。

白话文翻译:

我在外面听了久远的音乐,仍然没有三条小路的资助。
我回到山中种植松树和菊花,在房舍旁边修建园池。
关上门能隔绝喧闹,庭院静谧连鸟儿也知晓。
我有时独自酩酊大醉,依然笑着放弃做官的机会。

注释:

  • 弦歌:指琴瑟之声,泛指音乐。
  • 三径:指陶渊明描绘的三条小路,象征隐逸的生活。
  • 松菊:松树和菊花,寓意高洁的品格。
  • 傍舍:在房舍旁边。
  • 庭闲鸟:庭院空闲,鸟儿也感知到了宁静。
  • :酒樽,指饮酒。

典故解析:

“门闭喧能隔”意在表达闭门谢客的隐逸生活,类似于陶渊明的隐居生活,强调宁静与远离世俗的理念。诗中提到的松菊也与陶渊明的隐士形象密切相关。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潘纬,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常表现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 创作背景:此诗或许是在潘纬经历了官场的喧嚣后,选择隐居生活的反思,表现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和朴素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开头两句中,诗人以“久为弦歌出”来引入,表明自己曾经身处音律的世界,但心中却渴望那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暗示了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失落。接下来的“还山种松菊”,则展现了诗人回归自然的决心,种植松菊不仅是对自然的热爱,也象征着高洁的志向。后两句“门闭喧能隔,庭闲鸟亦知”进一步突出隐居的宁静,闭门可以隔绝外界的喧嚣,连鸟儿也感受到这一份安静与和谐。“一樽时自醉,犹笑弃官迟”则表达了诗人对官职的淡泊与无所谓,饮酒自醉的状态反映了他对世俗荣华的超然态度。整首诗情景交融,表现出一种淡然的生活哲学,颇具哲理性与艺术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久为弦歌出”:久居音律之中,暗示对繁华的厌倦。
    2. “仍无三径资”:即便有音乐相伴,却没有隐逸的条件。
    3. “还山种松菊”:回归自然,种植高洁的植物。
    4. “傍舍葺园池”:在自家旁边修建园池,增添生活情趣。
    5. “门闭喧能隔”:关闭门扉,能够隔绝外界的喧闹。
    6. “庭闲鸟亦知”:庭院静谧,连鸟儿都能感知。
    7. “一樽时自醉”:时常独自喝酒,享受生活。
    8. “犹笑弃官迟”:即使放弃官职,仍然笑对人生。
  • 修辞手法:运用了对比(官场与隐居)、拟人(鸟儿感知庭院的宁静)、象征(松菊象征高洁的品德)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表达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和对官场的反思,表达了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荣华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 :象征坚韧与高洁。
  • :象征清高与隐逸。
  • :象征隔绝喧嚣与内心的宁静。
  • :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久为弦歌出”意指: A. 喜欢音乐
    B. 厌倦世俗
    C. 长时间在外
    D. 享受生活

  2. 诗人在园中种植的是: A. 桃花
    B. 松树与菊花
    C. 竹子
    D. 荷花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隐逸与自然的热爱。
    • 王维《鹿柴》:亦有宁静自然的意境。
  • 诗词对比

    • 潘纬的《过方别驾市上园》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但潘纬的诗更强调对官场的反思与超脱,而陶渊明则侧重于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与归属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相关学术论文与研究书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庚申宿观音院 韩献肃公挽词三首 阮郎归(效福唐独木桥体作茶词) 残句:便令脱帽管城公 叔父给事挽词十首 次韵师厚病间十首 奉答固道 再用前韵赠子勉四首 几复寄槟榔且答诗劝予同种复次韵寄之 和舍弟中秋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别具手眼 人字头的字 咆跃 语笑喧哗 山崩 私字儿的字 不拘细行 谬误百出 搓手顿脚 深计远虑 包含咧的词语有哪些 克字旁的字 鬥字旁的字 亠字旁的字 包含州的成语 起止 贽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