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17: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7:10
《虞美人》 (二日小雨达旦,西园独卧,寒甚不能寐,时窗前梨花将谢) —— 叶梦得
数声微雨风惊晓,烛影欹残照。
客愁不奈五更寒。
明日梨花开尽有谁看。
追寻犹记清明近。
为向花前问。
东风正使解欺侬。
不道花应有恨也匆匆。
几声细雨伴着晨风惊醒了黎明的宁静,烛光摇曳,映出残余的光影。
客居他乡的愁苦在五更寒冷的夜里无法忍耐。
明天梨花就要凋谢,谁又来观赏呢?
追忆之间,恍惚记得清明节即将来临,
我想去花前询问一番。
东风正好,正能让花儿解开对恋人的怨恨。
却不知花儿也因匆匆流逝而心怀怨恨。
“东风”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来象征春天和爱情的到来,寓意着生机与希望。而“梨花”则在古诗中常与美丽和短暂相联系,表达生命的无常与美好事物的易逝。
叶梦得(1070年-1142年),字季明,号南塘,宋代著名诗人、词人和文学家。他一生经历了南宋建立的动荡时期,作品多描写自然情景,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虞美人》的创作背景是在一个春雨绵绵的清晨,诗人独自躺在西园中,感受到寒冷与孤寂。窗前的梨花即将凋谢,诗人思绪万千,生发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虞美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细雨和梨花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爱情难以把握的深刻感悟。首句“数声微雨风惊晓”通过细雨和晨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却又略显忧伤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接下来的“烛影欹残照”,则引入了夜晚的意象,烛光摇曳,象征着诗人的孤寂与对往事的追忆。
随着诗情的发展,诗人对梨花的思考逐渐深入,明日梨花将谢,谁又能看到这份美丽?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惋惜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伤感。最后,诗人提到“东风”,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与生机的复苏,但他同时也意识到花儿的“怨恨”,表现出花与人的共鸣,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得整首诗更具深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惋惜与对爱情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数声微雨”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明日梨花开尽有谁看”中的“梨花”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东风”代表了哪个季节的到来?
对比叶梦得的《虞美人》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生命和爱情的感慨,但《如梦令》更偏向于对往事的回忆与珍惜,而《虞美人》则更关注于生命的短暂与时光的流逝,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