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定风波》

时间: 2025-04-28 04:51:49

诗句

渺渺空波下夕阳。

睡痕初破水风凉。

过雨归云留不住。

何处。

远村烟树半微茫。

莫笑经年人老矣。

归计。

得迟留处也何妨。

老子兴来殊不浅。

帘卷。

更邀明月坐胡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51:49

原文展示

定风波
作者:叶梦得

渺渺空波下夕阳。
睡痕初破水风凉。
过雨归云留不住。
何处。
远村烟树半微茫。
莫笑经年人老矣。
归计。
得迟留处也何妨。
老子兴来殊不浅。
帘卷。
更邀明月坐胡床。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渺茫的空中水面上,夕阳的余晖照射而下。
我刚刚醒来,感觉水面上的风是那么凉爽。
雨过之后,归来的云彩又无法停留。
那远处的村庄,烟树半隐在朦胧的暮色中。
不要笑我年纪渐长,
其实我也有我的归宿,迟些回来又有什么关系。
我老来兴致依旧,
拉开帘子,
再请明月一同坐在小榻之上。


注释

字词注释:

  1. 渺渺:形容空旷而远。
  2. 睡痕:指睡醒后的迷糊感。
  3. 归云:回归的云彩。
  4. 微茫:模糊不清的样子。
  5. 莫笑:不要嘲笑。
  6. 归计:归来的计划或打算。
  7. 老子:指自己,强调年长。
  8. 兴来:兴致来临。
  9. 帘卷:拉开窗帘。
  10. 胡床:一种坐卧的家具。

典故解析:
“老子兴来殊不浅”用以强调虽然年纪增长,但内心的热情与兴致仍然未减,体现了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梦得(1077年-1137年),字汝弼,号涵辉,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他在诗歌、散文、书法等方面都有杰出成就,尤其以词闻名。

创作背景:
“定风波”是叶梦得晚年的作品,创作于南宋时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他在年迈时仍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叶梦得的《定风波》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作品开篇描绘了夕阳下的空波,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空旷的感觉,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随着“睡痕初破”,诗人从梦境中醒来,感受到水面上的凉风,象征着他对现实的清醒与反思。

接下来的“过雨归云留不住”则体现了对流逝的感慨。云彩的归来象征着过往的美好,但最终却无法停留,这种无奈与惆怅交织在一起,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接着,诗人提到“远村烟树半微茫”,展现出他对乡间生活的向往与思念,形成了与开篇夕阳的呼应。

“莫笑经年人老矣”,诗人坦然面对自己的老去,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他并不在意年龄的增长,而是强调内心的兴致与热情依旧。“老子兴来殊不浅”更是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尽管年华已逝,但生活依然充满乐趣与希望。

最后一句“更邀明月坐胡床”则是对生活的洒脱与惬意,象征着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渺渺空波下夕阳:描绘出一种空旷而宁静的景象,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水面上。
  • 睡痕初破水风凉:刚刚醒来,感受到水面上清凉的风,象征着从梦境回归现实。
  • 过雨归云留不住:比喻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无常,反映出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 何处远村烟树半微茫:远处的村庄隐约可见,给人一种朦胧而又温馨的感觉,增添了乡愁。
  • 莫笑经年人老矣:表明诗人对于变老的坦然和对生活的认可。
  • 归计得迟留处也何妨:强调无论何时归来都无妨,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态度。
  • 老子兴来殊不浅:表明自己尽管年纪增长,但对于生活的热情依旧。
  • 帘卷更邀明月坐胡床:最后的画面展现出一种诗意的生活状态,体现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过雨归云”来比喻人生的无常。
  • 对仗:如“莫笑经年人老矣”与“归计得迟留处也何妨”形成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 拟人:将云彩与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诗歌在宁静的自然景象与内心的情感之间,构建了一个和谐的意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2. 水风:代表着清新与宁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感知。
  3. 归云:象征着过往的回忆与无法停留的现实。
  4. 远村烟树:表现出对乡村生活的思念与向往。
  5. 明月:象征着清澈与纯洁,代表着诗人的灵魂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莫笑经年人老矣”这句的意思是?
    A. 不要笑我年轻
    B. 不要笑我年纪大
    C. 不要笑我太忙

  2. 诗中提到的“归云”象征着什么?
    A. 回归的故乡
    B. 过去的美好
    C. 未来的希望

  3.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消极
    B. 逃避
    C. 积极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苏轼的《定风波》: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2. 李清照的《如梦令》:展现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叶梦得《定风波》 vs 苏轼《定风波》:两首诗在主题上都强调了人生的无常与对自然的感悟,但叶梦得的诗更加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感悟,而苏轼则更多表达了对命运的豁达与放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词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
  3. 《叶梦得诗文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三韵三篇 其三 收京 宿江边阁 可叹 万丈潭 宿花石戍(长沙有渌口、花石二戍) 夜听许十损 佐还山后寄三首 缆船苦风,戏题四韵,奉简郑十三判官(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石字旁的字 卤字旁的字 缩迹 匪匪翼翼 匸字旁的字 舌字旁的字 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请赏 雄鸡一唱天下白 肆詈 孔粒 母字旁的字 贩夫贩妇 语脉 慢条厮礼 任重才轻 包含膳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