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0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0:09
勉强冠裳四十馀,同官早岁亦山居。
朝来过我三竿日,袖有幽僧数纸书。
家住一廛何计反,官供五斗未应无。
闻渠秋后来相访,脱粟藜羹只自如。
我勉强穿着这身衣服,已经四十多年岁月,
和同事一起生活在山中,早年时光也曾如此。
今天早上,阳光已经升起三竿,
袖中藏有一位隐士给我送来的几本书。
我居住在一家小店,生活不知如何改变,
官府供给的五斗米,尚且不应该是没有的。
听说他秋天会来拜访我,
我只需准备一些简单的粟米和藜麦汤接待他。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美,号晦庵,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是苏轼的弟弟,和兄长一起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他在诗、文、词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尤其以诗词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辙晚年,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流露出对简朴生活的珍视和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官场与隐居生活之间的感慨,展现了他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思考。诗的开头,作者以“勉强”自谦,透露出一种对年龄和身份的无奈与反思。四十多年的官场生涯让他感到疲惫,而与同官的山居生活则让他回想起那段简朴而宁静的日子。接下来的描写透过“朝来过我三竿日”,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他对自然和书卷的向往,仿佛在说,虽然身在官场,但心灵依然渴望自由。
“袖有幽僧数纸书”一句,传达出一种隐者的智慧与宁静,突显出友谊与知识的珍贵,书信的到来犹如心灵的慰藉。随后,作者提到自己居住的“小店”,与“官供五斗”的对比,反映出他对官职与生活的思考,虽然供给不多,但内心却自足。这种自足的思想贯穿全诗,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不追求。
最后提及“闻渠秋后来相访”,展现出作者对友人的期待与珍重,简单的“脱粟藜羹”则透出亲切与温馨,体现了对友情的珍惜与生活的真实。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官场与隐居生活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内心宁静与友谊的渴望,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不追求与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幽僧”指的是?
A. 诗人的朋友
B. 隐居的僧人
C. 官场同事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A. 追求奢华
B. 珍惜简单的生活
C. 忽视人际关系
“闻渠秋后来相访”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期待?
A. 自己的官职
B. 友人的来访
C. 书籍的到来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辙的《郭尉愿惇夫以琳上人书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体现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苏辙的诗更加注重友谊与人际关系,而王维则在描绘自然景色中流露出对孤独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