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米与人》

时间: 2025-05-02 20:37:40

诗句

乞米未作廉,送米岂为辱。

且炊子美饭,试伯慁伯夷腹。

虽无乳烝豚,便可蔬当肉。

料得贤孟光,举案欢自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37:40

原文展示:

乞米未作廉,送米岂为辱。 且炊子美饭,试伯慁伯夷腹。 虽无乳烝豚,便可蔬当肉。 料得贤孟光,举案欢自足。

白话文翻译:

即使乞讨米粮也不算清廉的失格,送米给人又怎会是耻辱呢? 姑且煮一锅美味的饭,尝试满足伯夷那样高洁之士的胃口。 虽然没有乳猪这样的佳肴,但以蔬菜当作肉食也未尝不可。 料想那位贤淑的孟光,举起饭案时也会感到满足和欢乐。

注释:

  • 乞米未作廉:乞讨米粮并不代表失去了清廉的品格。
  • 送米岂为辱:送米给人并不是一种耻辱的行为。
  • 子美饭:指美味的饭食。
  • 伯慁伯夷腹:尝试满足像伯夷那样高洁之士的胃口。伯夷,古代传说中的高洁之士。
  • 乳烝豚:指用乳汁烹制的猪肉,是一种珍贵的食物。
  • 蔬当肉:以蔬菜代替肉食。
  • 贤孟光:指贤淑的孟光,孟光是东汉时期的贤妇,以贤淑著称。
  • 举案欢自足:举起饭案时感到满足和欢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深邃的思想。他的诗歌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看法,认为即使物质条件不丰富,但通过简朴的生活方式和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同样可以获得满足和快乐。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乞米与送米的行为,表达了作者对于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深刻理解。诗中“乞米未作廉,送米岂为辱”一句,颠覆了传统观念中对于乞讨和施舍的负面看法,强调了行为的内在价值而非外在形式。后文通过“子美饭”、“蔬当肉”等意象,展现了简朴生活中的美好,以及对高洁精神的追求。最后以“贤孟光,举案欢自足”作结,强调了精神满足的重要性,体现了作者对于简朴生活的赞美和对高尚品格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通过“乞米”与“送米”的对比,提出了对物质行为的重新评价。
  • 第二句以“子美饭”为引,暗示了简朴生活中的美味与满足。
  • 第三句通过“虽无乳烝豚”与“便可蔬当肉”的对比,强调了物质条件的次要性。
  • 第四句以“贤孟光”为例,说明了精神层面的满足和快乐。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乞米与送米、乳烝豚与蔬当肉的对比,突出了物质与精神的差异。
  • 象征:子美饭、蔬当肉等象征简朴生活的美好。
  • 引用典故:伯夷、孟光等典故的引用,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简朴生活的赞美和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强调了精神满足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子美饭:象征简朴生活中的美味。
  • 蔬当肉:象征以简朴方式满足生活需求。
  • 贤孟光:象征贤淑和高尚品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乞米未作廉”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 A. 乞讨是清廉的 B. 乞讨不是清廉的 C. 乞讨无所谓清廉与否 D. 乞讨是耻辱的

  2. 诗中“送米岂为辱”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 A. 送米是清廉的 B. 送米不是清廉的 C. 送米无所谓清廉与否 D. 送米是耻辱的

  3. 诗中“贤孟光,举案欢自足”一句,强调了什么? A. 物质满足 B. 精神满足 C. 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 D. 物质与精神的矛盾

答案:

  1. C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对于简朴田园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对比:

  • 与陶渊明的作品相比,姜特立的诗更加强调精神层面的满足。
  • 与王维的作品相比,姜特立的诗更加注重对物质行为的重新评价。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姜特立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姜特立的诗作。

相关查询

挽故知容州朝请舅 其二 挽故知容州朝请舅 其一 挽故知容州朝请舅 题画 望海寺 湖上晚归 闻鸟 送徐二拓之平番 苏武故里 即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尢字旁的字 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没心没想 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逐夫 曰字旁的字 包含祛的词语有哪些 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万流景仰 龍字旁的字 包含瞰的词语有哪些 楼帐 民史 不知世务 槽头买马看母子 齒字旁的字 而字旁的字 朝新暮敝 管保 对答如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