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0: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0:28
莫养虎,饱则喜子饥则怒。
莫养鹰,饥则附人饱飏去。
鹰去但忘恩,虎怒将为冤。
不如团饭养鸡狗,狗能吠盗鸡戒晓。
世事反覆不可,狗或反噬鸡乱啼。
不要饲养老虎,老虎吃饱了会高兴,但饿了就会发怒。
不要饲养鹰,鹰饿了会依附于人,一旦饱了就飞走。
鹰走了只会忘恩,老虎发怒必定会造成冤屈。
不如养些鸡狗,狗能在黎明时分吠叫,警惕窃贼。
世事变化无常,狗有时也可能反噬,鸡会因此而乱叫。
本诗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通过虎与鹰的象征,反映了对人性与世事的思考,表达了对养成依赖与恩怨的警惕。
作者介绍:彭子翔,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社会政治动荡使得许多文人开始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依赖。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与不安定时期,诗人通过对动物的比喻,反映出人际关系的复杂与微妙,提醒人们谨慎对待依赖与情感。
《莫养虎》通过对虎、鹰等动物的描绘,暗示了人性中的贪婪与忘恩,表达了对养成不良依赖关系的警惕。诗中提到的“莫养虎,饱则喜子饥则怒”深刻揭示了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微妙关系,老虎的情绪变化象征着那些受恩于人却又可能反过来伤害人的人。而“莫养鹰,饥则附人饱飏去”则更进一步,说明了在利益面前,人性是多么脆弱与易变。
诗的最后一句“狗或反噬鸡乱啼”则是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表面上是忠诚的狗,实际上也可能会反噬,暗示着人际关系中的不可预测性。整体而言,彭子翔的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具备较高的表现力,同时也在思想上给人以深刻的警示,提醒人们要理智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警惕潜在的风险。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主题在于警示人们在与人相处时,应当保持警惕与清醒,尤其是在面对潜在的背叛与伤害时。强调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脆弱以及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诗词测试:
对于虎的描述,诗中提到的是什么样的情绪变化?
诗中提到的狗的作用是什么?
本诗主要警示人们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