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1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9:42
暗香·停云望极
作者:彭子翔 〔宋代〕
停云望极。问秀溪何似,英溪风月。
劫火灰飞,又见雕檐照寒碧。
何事归来归去,似熙载江南江北。
还又向殊乡初度。故乡人,却为客。
是则。家咫尺。不是有莼羹鲈鳓堪忆。
从心时节。消得山阴几双屐。
莫把放翁笑我,又似忆平泉花石。
篱菊老,梅枝亚,不归怎得。
这首诗开头描绘了一片停留的云朵,遥望着远方。问秀溪的景色如何,似乎与英溪的风月相似。经历了劫火的洗礼,眼前依然可以看到雕刻精美的屋檐映照着寒冷的碧空。何以归来去往,似乎在熙熙攘攘的南北江间徘徊。
再一次来到陌生的地方,故乡的人却已成了客人。虽然家就在咫尺之间,却并非可以品味莼菜羹和鲈鱼的美味。
随着心中的时节变换,山阴的几双木屐也逐渐消逝。别再拿放翁来嘲笑我,这样的思念如同对平泉的花石的回忆。篱笆旁的菊花已老,梅枝也开始凋零,若不归来又怎能得见?
作者介绍:彭子翔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个人的感受,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以“停云望极”为引子,开启了一段关于思乡与归属的深刻思考。诗人在描绘秀溪与英溪的自然风光时,实际上是在对比自己心中对故乡的向往。劫火的意象则暗示了生活的艰辛,经历过磨难,依然能够看到美好的一面,这种坚韧的精神令人感动。
在“何事归来归去”中,诗人表达了对于归属感的渴望,然而却又在“故乡人,却为客”中体现了现实的无奈,尽管故乡就在眼前,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却因为时间与经历而疏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表现出对家乡的深情与离散的苦闷,最终以“若不归来又怎能得见”呼应,令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思乡情愫。每一个意象都充满了诗人的情感,体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故乡、自然与人生的思考,探讨了归属感的缺失与对美好记忆的珍惜,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莼羹”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鱼
B. 一种野菜
C. 一种汤
D. 一种果实
“何事归来归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愉悦
B. 迷茫与期盼
C. 生气
D. 害怕
诗中提及的“劫火”象征着什么?
A. 自然灾害
B. 生活的磨难
C. 美好的回忆
D. 友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彭子翔的《暗香·停云望极》更加细腻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情感,李白则通过直接的思念与孤独感让人深切体会。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