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35: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5:03
次韵王适游真如寺
作者: 苏辙 〔宋代〕
江上春雨过,城中春草深。
扰扰市井尘,悠悠溪谷心。
东郊大愚山,自古檐卜林。
微言久不闻,坠绪谁常寻。
道俗数百人,请闻海潮音。
斋罢车马散,万籁俱消沉。
新亭面南山,积雾开重阴。
萧然偶有得,怀抱方愔愔。
我坐米盐间,日被尘垢侵。
不知山中趣,强作山中吟。
江上刚下过春雨,城里的春草生得很茂盛。
市井的喧闹让人心烦,溪谷的恬静让我心中悠然。
东郊的大愚山,自古以来就有屋檐下的树林。
微妙的道理久未有人提及,失去的思绪又有谁来寻找?
道士和俗人有几百人,来请教海潮的声音。
斋戒过后车马散去,万物的声音都陷入沉寂。
新亭对着南山,浓雾笼罩着重重阴云。
偶尔在萧条中有所领悟,心中却依然感到平静。
我坐在米盐的小店里,阳光被尘垢侵袭。
不知道山中的趣味,只能勉强作山中吟唱。
作者介绍:苏辙,字子瞻,号涪翁,北宋著名诗人、文人,苏轼的弟弟。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对政治的参与而闻名。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春天,描绘了江边的春雨、城中的春草以及诗人游历真如寺的心境。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喧嚣与个人内心的宁静,表达了对道理与人际关系的思考。
苏辙的这首《次韵王适游真如寺》充满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态度的深刻反思。开篇便以“江上春雨过,城中春草深”引入,展现出春天的景象,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却将目光转向市井的喧嚣与内心的宁静之间的矛盾,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中提到“微言久不闻,坠绪谁常寻”,表明了对社会现实的失望与对精神世界的渴求。接着,诗人以“道俗数百人,请闻海潮音”引出道士与俗人的对话,似乎在探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与内心情感的交织,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透彻理解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在“萧然偶有得,怀抱方愔愔”中,诗人终于在纷繁的世事中寻得一份宁静,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喧嚣社会的失落与对内心宁静的向往,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内心与外界的复杂关系。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江上春雨过”,这句话主要描绘了什么?
“扰扰市井尘”的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微言”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