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37: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7:26
高堂有旨酒,列坐有嘉客。
相逢燕赵徒,携我酌春夕。
香雾蒙玉壶,飞花落瑶席。
狼籍驼蹄羹,照座浓琥珀。
美人红罗襦,微微送廊芗泽。
酒酣闻浩歌,歌声惨不怪。
劝客尽此觞,光阴如电激。
今日清镜颜,明日青山魄。
百年不可知,须为目前惜。
四座感此言,举觞更浮白。
乐哉此夕饮,髡亦能一石。
在高堂上有美酒,座位上坐着嘉宾。
我们相逢在燕赵,携手共饮春夕。
香雾缭绕着玉壶,飞花飘落在瑶席上。
狼藉的驼蹄羹,映照着浓厚的琥珀酒。
美人穿着红罗襦,轻轻送来芳香。
酒醉之时听到高歌,歌声悲凉却不奇怪。
劝请各位将酒喝尽,光阴如电般飞逝。
今天的容颜如清镜,明日将如青山的鬼魂。
百年后无人能知,必须珍惜眼前的时光。
四周的人听了这话,举杯再饮白酒。
多么快乐的夜晚,纵然剃发也能饮一石。
黄恺镛,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生,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这首《杂诗》可能是在一次宴会上创作而成,诗中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清代文人追求高雅生活的情趣。
《杂诗》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与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人在宴会上与友人共饮,酒是诗中重要的意象,它不仅代表了欢聚的氛围,也象征着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诗的开头描绘了美酒与嘉宾的场景,营造了温馨、欢乐的氛围。接着,通过对春夕、飞花、香雾等意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随着酒意渐浓,诗人借歌声表达了对光阴飞逝的感慨,提醒友人要及时行乐。这种哲理与情感的结合,使得整首诗在欢快的表象下,流露出一丝忧伤与哲思,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深刻理解。
诗的最后几句更是提到“百年不可知”,直指人生的无常,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整首诗在意象的使用上极具美感,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情的细腻观察,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提到的“嘉客”指的是?
诗人对光阴的看法是?
“狼籍驼蹄羹”中的“狼籍”意为?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黄恺镛的《杂诗》更侧重于生活的细腻描写与哲理思考,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饮酒的痛快,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