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挽谢景英丈二首》

时间: 2025-05-05 23:58:24

诗句

尚友固十载,过江真一时。

信曾前辈及,宁后古人为。

竟作东山卧,漫传康乐诗。

荆州人物论,夫岂惜吾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58:24

原文展示: 挽谢景英丈二首 赵蕃 〔宋代〕 尚友固十载,过江真一时。 信曾前辈及,宁后古人为。 竟作东山卧,漫传康乐诗。 荆州人物论,夫岂惜吾私。

白话文翻译: 与谢景英丈交往已十年,过江相遇真是短暂时刻。 确实曾受到前辈的影响,难道会落后于古人吗? 最终像东山隐士一样卧居,流传着康乐公的诗篇。 在荆州的人物评价中,我岂会吝惜自己的私情。

注释:

  • 尚友:指与谢景英丈的交往。
  • 过江:比喻短暂的相遇。
  • 信曾:确实曾经。
  • 宁后:难道会落后。
  • 东山卧:指隐居不仕,典出《晋书·谢安传》。
  • 康乐诗: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的诗,谢灵运封康乐公。
  • 荆州人物论:指在荆州地区对人物的评价。
  • 夫岂惜吾私:岂会因为私情而有所偏颇。

诗词背景: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是赵蕃为悼念谢景英丈而作,表达了对谢景英丈的敬仰和对其去世的哀悼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谢景英丈的回忆和评价,展现了作者对其深厚的友情和对其人格、才华的敬佩。诗中“尚友固十载”一句,表明了两人长期的交往和深厚的友谊。“信曾前辈及,宁后古人为”则表达了对谢景英丈学识和人品的肯定。最后两句“荆州人物论,夫岂惜吾私”,表明作者在评价谢景英丈时,不会因私情而有所偏颇,显示了作者的公正和坦荡。

诗词解析:

  • 首句“尚友固十载”,点明了作者与谢景英丈的长期交往,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 次句“过江真一时”,用“过江”比喻短暂的相遇,暗示了谢景英丈的去世。
  • 第三句“信曾前辈及”,表达了对谢景英丈学识的敬佩。
  • 第四句“宁后古人为”,强调了谢景英丈不逊于古人的才华。
  • 第五句“竟作东山卧”,用“东山卧”的典故,比喻谢景英丈的隐居生活。
  • 第六句“漫传康乐诗”,提及谢灵运的诗,暗示谢景英丈的诗才。
  • 最后两句“荆州人物论,夫岂惜吾私”,表明作者在评价谢景英丈时,不会因私情而有所偏颇。

意象分析:

  • “东山卧”:隐居的意象,象征着谢景英丈的高洁和超脱。
  • “康乐诗”:文学的意象,代表着谢景英丈的诗才和文学成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尚友固十载”指的是什么? A. 作者与谢景英丈的长期交往 B. 作者与谢景英丈的短暂相遇 C. 作者与谢景英丈的学术交流 D. 作者与谢景英丈的政治合作

  2. “竟作东山卧”中的“东山卧”指的是什么? A. 隐居生活 B. 政治活动 C. 文学创作 D. 军事行动

  3. “荆州人物论,夫岂惜吾私”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态度? A. 私情 B. 公正 C. 偏颇 D. 嫉妒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谢灵运的《登池上楼》
  • 谢安的《兰亭集序》

诗词对比:

  • 谢灵运的《登池上楼》与赵蕃的这首诗在风格上有所不同,谢灵运的诗更加注重自然景物的描写,而赵蕃的诗则更注重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赵蕃诗集》
  • 《谢灵运诗选》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望谢家青山太白墓二首 都下食笋自十一月至四月戏题 瓦店雨作四首 寄题更好轩二首 秋夜 洗面绝句 送永新杜宰解印还朝探梅 落梅再著晚花 二月望日劝农既归散策郡圃二首 晓发黄巢矶芭蕉林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谋言 炮烙 入门问讳 供案 宝盖头的字 血字旁的字 截趾适履 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业字旁的字 私字儿的字 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厄字旁的字 越瘦秦肥 立场不稳 探汤手烂 坦露 打桩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