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06: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06:46
冬夜与蔡校书宿无可上人院
作者:刘得仁
儒释偶同宿,夜窗寒更清。
忘机于世久,晤语到天明。
月倒高松影,风旋一磬声。
真门犹是幻,不用觉浮生。
这首诗描绘了冬夜的宁静场景,诗人与同宿的蔡校书(可能是指蔡京)在寒冷的夜晚,窗外清冷而明亮。他们在一起谈论,忘却了世俗的纷扰,直到天明。窗外的月光映照着高大的松树,风中传来悠扬的磬声。诗人感慨,真正的门(指通往真理或觉悟的门)依然是幻影,不必去觉察浮生的虚幻。
刘得仁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风清新,常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寒冷的冬夜,诗人与友人蔡校书在一处清幽的环境中,借助自然的静谧与清冷,探讨人生的道理,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这首诗营造出一个宁静、深邃的冬夜气氛,通过描绘诗人与蔡校书的对话,展现了两位知识分子的情谊与思想交流。诗的开头便引入了儒释两家的思想,体现了诗人对不同哲学思想的融合与包容。在寒冷的夜晚,他们的谈话不仅消除了世俗的烦恼,更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境界。后面的描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清明。
“月倒高松影,风旋一磬声”一句,既是描绘夜景,也暗示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磬声在风中回荡,仿佛在提醒人们要珍惜此刻的宁静与安宁。最后一句“真门犹是幻,不用觉浮生”更是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追求,认为真正的智慧与觉悟并不在于外在的追求,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认知。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蕴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歌通过自然的描写与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超然。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刘得仁
C. 杜甫
“月倒高松影”中的“高松”指什么?
A. 高大的松树
B. 高山
C. 高楼
诗中提到的“风旋一磬声”所描绘的意境是什么?
A. 热闹喧嚣
B. 宁静悠扬
C. 悲伤哀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