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2: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2:28
原文展示:
不随晴野尽,独向深松积。
落照入寒光,偏能伴幽寂。
白话文翻译:
雪花不随晴朗的野外而消失,而是独自在深深的松林中积累。
落日的余晖映照在寒冷的雪上,反而更显得这份幽静。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松”常与高洁、坚韧的品格相联系,古人常用松树来象征高风亮节的品格。诗中描绘的雪和松结合,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面,传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作者介绍: 司空曙,唐代诗人,字子长,号秋水,晚号青溪居士。他的诗以清新、自然著称,擅长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松下雪》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繁荣,文化昌盛之时。作者常在自然中寻求灵感,诗中描写的松林和雪景,反映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内心的宁静追求。
《松下雪》是一首通过描绘雪与松树相映成趣的古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受。诗的开头以“不随晴野尽”引入,强调了雪的孤独与独特,表明在广阔的晴空下,雪并不随之消逝,而是选择在松林中积蓄,给人一种执着和高洁的感觉。这种意象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观察与思考。
接下来的“落照入寒光”,则通过夕阳的余晖与寒冷的雪光形成对比,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余晖的映照不仅让雪的洁白更加显著,也使得周围的环境显得更加幽静,勾勒出一种深邃的意境。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与对自然的敬畏,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雪与松树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在幽静环境中获得内心宁静的愿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深松”指的是哪种树木?
A. 榕树
B. 松树
C. 柳树
D. 桃树
“不随晴野尽”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随波逐流
B. 坚持独立
C. 无法消逝
D. 自然循环
诗中的“寒光”主要指的是什么?
A. 太阳光
B. 月光
C. 雪的光辉
D. 星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