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沁园春 题位公小照》

时间: 2025-04-24 11:17:42

诗句

咄尔何人,长松之下,古柏之间。

看蒲团稳坐,神清落落,布袍长裹,风骨珊珊。

一拂一盂,不鞋不杖,白石如龙草似绵。

低多少,在恒沙小劫,梦泡尘缘。

西来踪迹萧然。

犹仿佛、当初面壁年。

曾与谁摩顶,菩提座下,何方行脚,舍卫城边。

辨欲忘时,心将安讫,春绿秋红自在天。

人只见,有茒庵方丈,片席青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1:17:42

原文展示

咄尔何人,长松之下,古柏之间。看蒲团稳坐,神清落落,布袍长裹,风骨珊珊。一拂一盂,不鞋不杖,白石如龙草似绵。低多少,在恒沙小劫,梦泡尘缘。西来踪迹萧然。犹仿佛当初面壁年。曾与谁摩顶,菩提座下,何方行脚,舍卫城边。辨欲忘时,心将安讫,春绿秋红自在天。人只见,有茒庵方丈,片席青莲。

白话文翻译

这是谁呢?在高大的松树下,古老的柏树之间,静静地坐在蒲团上。他的神情清朗脱俗,身穿布袍,风骨独特。他一拂一盂,既不穿鞋也不持杖,白色石头如同龙般蜿蜒,草似绵延。多少烦恼如同微尘,梦境般泡沫般消散。西来的踪迹显得冷清,仿佛回到了昔日面壁的岁月。曾经与谁在菩提树下摩顶,何处行脚,舍卫城边。辨别欲望与时间,心灵安宁,春绿秋红皆在自然之间。人们只看到那茫茫的庵堂,片片青莲。

注释

  • 咄尔:此处为感叹,意指“这是谁”。
  • 蒲团:坐垫,常用于禅修。
  • 布袍:简单的服装,象征着出世的态度。
  • 风骨:气质和风范。
  • 一拂一盂:指持拂尘与盛水的器具,象征修行的行为。
  • 恒沙小劫:佛教中的概念,形容烦恼的繁多。
  • 舍卫城:古印度城市,佛陀曾在此传教。
  • 青莲:象征清净、出世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永,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自然、人生和佛教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黄永的修行时期,反映了他对佛教思想的理解与对自然的向往,通过描绘一个修行者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世俗的超然与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沁园春 题位公小照》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深邃的哲理引人入胜。诗中以“咄尔何人”开篇,便带出一种对修行者身份的好奇与探询。长松古柏的环境设定,营造出一个宁静的修行空间,创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氛围。

作者通过描绘修行者的形象,结合细腻的生活细节,传递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蒲团、布袍与不鞋不杖的描写,展现了修行者的简朴与自在,象征着对物质的超脱。同时,诗中引入“恒沙小劫”的概念,深刻体现出人生的无常与烦恼的微不足道。

在后半部分,诗人回忆起昔日的修行经历,与佛教的菩提座下的启示相结合,使得整首诗的思考层面更加丰富。诗人以“春绿秋红自在天”结束,展现了他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与接受,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十分讲究,长松、古柏、白石、青莲等,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象征着修行者的精神追求与内心世界的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咄尔何人:引发读者的思考,设问方式突出了修行者的特殊身份。
  • 长松之下,古柏之间:描绘了一幅静谧自然的画面,强调修行的环境。
  • 看蒲团稳坐,神清落落:表现修行者的宁静与心境。
  • 布袍长裹,风骨珊珊:强调修行者的简朴与气质。
  • 一拂一盂,不鞋不杖:展现了修行者的生活状态和对世俗的超脱。
  • 白石如龙草似绵:比喻自然的美好,寓意修行的境界。
  • 低多少,在恒沙小劫,梦泡尘缘:反映出对人生苦难的深刻理解。
  • 西来踪迹萧然:暗示修行者的孤独与对往昔的怀念。
  • 犹仿佛当初面壁年:回忆修行的初心与坚持。
  • 曾与谁摩顶,菩提座下:引入佛教典故,表明修行者的渊源。
  • 辨欲忘时,心将安讫: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 春绿秋红自在天:象征自然的规律与生命的轮回。
  • 人只见,有茒庵方丈,片席青莲:结尾再次强调修行的空间与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石如龙”,用石头比作龙,象征自然的灵性。
  • 对仗:如“春绿秋红”,形成对称美。
  • 设问:引发读者思考,增加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探讨修行者的生活状态与内心的宁静,表达对世俗的超脱与对自然的向往,强调生命的无常与内心的安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松:象征坚韧与长久。
  • 古柏:象征智慧与深邃。
  • 蒲团:修行的象征,代表宁静。
  • 白石:象征纯洁与真实。
  • 青莲:象征出世与清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咄尔何人”中的“何人”指的是?

    • A. 修行者
    • B. 普通人
    • C. 佛陀
    • D. 诗人自己
  2. 诗中提到的“恒沙小劫”是指什么?

    • A. 生活中的烦恼
    • B. 自然的变化
    • C. 修行的环境
    • D. 时间的流逝
  3. 下列哪一项不是诗中的意象?

    • A. 长松
    • B. 古柏
    • C. 玫瑰
    • D. 青莲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可以将黄永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在自然描写与修行哲学上的异同,王维更偏向于描绘自然的美,而黄永则更注重内心的修行与哲理的探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
  • 《佛教文化与诗词的关系》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寄黄、刘二尊师 洛都游寓 杂曲歌辞。三台二首 神静师院 夏日 览褒子卧病一绝,聊以题示(沈氏生全真) 与村老对饮 野居书情 将往滁城恋新竹,简崔都水示端 宿永阳寄璨律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淫心匿行 不欺地下 博文约礼 车字旁的字 包含沃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团的词语有哪些 頁字旁的字 旧哲 包含虐的成语 火结尾的成语 水彩 爱宝 绞丝旁的字 凵字底的字 亅字旁的字 忠臣义士 鹅子 表面文章 包含庄的成语 五指山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