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56: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6:13
忽闻此夜携琴宿,
遂叹常时尘吏喧。
庭木已衰空月亮,
城砧自急对霜繁。
犹持副节留军府,
未荐高词直掖垣。
谁问南飞长绕树,
官微同在谢公门。
这夜忽然听见有人携琴而宿,
我不禁叹息平时的尘世喧嚣。
庭院中的树木已经衰败,月光照得空寂悠长,
城外的锤声急促,与霜花相映成辉。
我仍持副职留在军府,
没有人推荐我高雅的诗词,直至宫墙之内。
谁还会去问南飞的雁鸟,
我们的官职微小,与谢公的门第相比无异。
李益(约748年-约829年),字义山,号少微,唐代诗人,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五言绝句与律诗,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时事,风格清新而又沉郁。
此诗创作于李益任职期间,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感慨与对个人才华未被重用的惋惜。诗中描绘的夜晚景象和对比,折射出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这首诗通过“携琴宿”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内心的感慨。开头的“忽闻此夜携琴宿”,便引发了对喧嚣尘世的反思,诗人用“叹”字表达了对平常生活的无奈与不满。接下来“庭木已衰空月亮”描绘出一种凄凉的景象,月亮的空寂与庭院中的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感。紧接着,城里的锤声与霜花交织,给人以时光流逝之感,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诗人以副职的身份自处军府,未能得到重用,反映出对才能无法施展的无奈,“未荐高词直掖垣”更是直白地表达出内心的失落与对高雅词章的渴望。结尾的“谁问南飞长绕树”,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淡淡的悲凉,官职微小与谢公门的对比,揭示了社会地位与个人价值的差距。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李益的艺术才华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对个人才华未被重用的惋惜,透过对夜景的描绘,呈现出一种孤独与失落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尘吏”指的是谁?
A. 诗人
B. 官吏
C. 文人
D. 商人
“庭木已衰空月亮”中,“月亮”象征什么?
A. 友谊
B. 孤独
C. 财富
D. 荣耀
诗中提到的谢公是谁?
A. 东晋名士
B. 唐代诗人
C. 北宋文人
D. 明代官员
李益与杜甫的作品都涉及到对社会地位与个人情感的反思,李益的诗多表现个人的孤独与失落,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家与人民的命运,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