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39: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9:21
竹溪
李益 〔唐代〕
访竹越云崖,即林若溪绝。
宁知修干下,漠漠秋苔洁。
清光溢空曲,茂色临幽澈。
采摘愧芳鲜,奉君岁暮节。
我来到竹林,越过云雾缭绕的山崖,才发现这里的溪水是如此绝妙。
谁能想到在这修长的竹干下面,竟然有一层层洁白的秋苔。
清亮的光辉洒满了山间的曲径,茂盛的色彩映衬着幽静的水面。
我心中惭愧,摘下这芬芳的竹笋,想在岁末时节献给你。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并无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岁暮节”可视为对传统节日的呼应,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体现了送礼的文化习俗。
作者介绍:
李益(约751年-约818年),字贞白,唐代诗人,生于河南,曾任职于朝廷。李益以其清新脱俗、自然流畅的风格闻名,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竹溪》作于李益的游历过程中,他在竹林溪水边的观察与感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岁末之际送礼的情感。
《竹溪》是一首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来寄托情感的诗歌。诗中,李益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林和溪水的绝美景象,展现出自然界的宁静与优雅。开篇“访竹越云崖”,让人感受到诗人在探索美景时的愉悦与轻松,接着“宁知修干下,漠漠秋苔洁”,则通过对竹干下苔藓的细致描写,传达出一种幽静之美。
在意象的运用上,李益善于将光与色结合,诗中“清光溢空曲,茂色临幽澈”展现了光影交错之美,给人以清新、明亮的感觉。最后的“采摘愧芳鲜,奉君岁暮节”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相结合,通过送礼的方式表达对友人的祝福,既有情感的深厚,又有礼节的恰当,流露出诗人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构思巧妙,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美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李益的诗歌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访竹越云崖”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漠漠秋苔洁”中的“秋苔”指的是什么?
诗中采摘竹笋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益的《竹溪》与王维的《竹里馆》都描绘了竹林的美景,但李益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王维则更为内向,注重个人情感的沉淀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