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1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15:40
罢秩后入华山采茯苓逢道者
作者:李益
委绶来名山,观奇恣所停。
山中若有闻,言此不死庭。
遂逢五老人,一谓西岳灵。
或闻樵人语,飞去入昴星。
授我出云路,苍然凌石屏。
视之有文字,乃古黄庭经。
左右长松列,动摇风露零。
上蟠千年枝,阴虬负青冥。
下结九秋霰,流膏为茯苓。
取之砂石间,异若龟鹤形。
况闻秦宫女,华发变已青。
有如上帝心,与我千万龄。
始疑有仙骨,炼魂可永宁。
何事逐豪游,饮啄以膻腥。
神物亦自閟,风雷护此扃。
欲传山中宝,回策忽已暝。
乃悲世上人,求醒终不醒。
我身披官袍来到名山,随意欣赏这里的奇妙景象。
山中若有神仙传说,传说这里是个不死之地。
于是我遇见了五位老人,其中一位说这是西岳的神灵。
有的听到樵夫的谈话,便飞去,消失在星空中。
他们传授给我出云的道路,苍翠的山峰高耸入云。
我看见岩石上有文字,竟是古老的《黄庭经》。
左右是高大的松树,随风摇曳,露珠滴落。
松树上盘曲的千年树枝,阴影笼罩着青天。
树下结成九秋的霜,流出的汁液变成茯苓。
从砂石之间采摘,形状如龟和鹤。
更有传闻秦宫的女子,白发已变青。
如同上帝的心,与我共享千年生命。
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有仙人的骨骼,
能够炼就灵魂,永享安宁。
为何还要追逐世俗的享乐,享用腥膻的食物。
神灵的物事也自有禁忌,风雷保护着这扇门。
想要传授山中的宝藏,回头却已是昏暗。
我不禁为世上的人感到悲伤,寻求醒悟却始终不能醒来。
李益(约 751—817),字义山,唐代诗人,仕途坎坷,后成为官员,擅长五言诗,作品多描绘山水与人生哲理。李益的诗风清新,富有哲思,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
此诗创作于作者罢官后,表现他对道教思想的向往与追求。华山是道教圣地,象征着修道与长生,表现了作者欲寻求心灵解脱的心情。
《罢秩后入华山采茯苓逢道者》是李益的一首诗,充分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长生的向往。诗中,李益以“委绶”开篇,表明自己曾有官职,现已告别官场,来到华山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超脱。华山作为道教圣地,承载着人们对长生不老的梦想。诗中描绘的“五老人”,不仅是道教的象征,更是智慧与长寿的化身。李益在这里不仅是身在山中,更是心向道教的理想境界。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与道教文化的深邃内涵。李益在山中与道者相遇,传授“出云路”,象征着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追求。而“黄庭经”的出现,更是增添了这份追求的神秘感与哲理性。诗中的对比,如“华发变已青”,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进而引发对长生的反思。
在细腻的描写中,李益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结尾处的“乃悲世上人,求醒终不醒”,则体现了对人世的无奈与对理想的渴望,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思和对人生的深刻认识。
整首诗表现了李益对道教思想的向往,对长生不老的渴望,以及对世俗繁华的反思与厌倦。诗中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心灵宁静的追求,最终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中,产生了深刻的哲思。
李益是哪一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古老经典是哪一部?
诗中“华发变已青”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