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龙阳县歌》

时间: 2025-05-01 13:15:24

诗句

县门白日无尘土,百姓县前挽鱼罟。

主人引客登大堤,

小儿纵观黄犬怒。

鹧鸪惊鸣绕篱落,橘柚垂芳照窗户。

沙平草绿见吏稀,寂历斜阳照县鼓。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15:24

原文展示:

龙阳县歌
作者: 刘禹锡 〔唐代〕

县门白日无尘土,
百姓县前挽鱼罟。
主人引客登大堤,
小儿纵观黄犬怒。
鹧鸪惊鸣绕篱落,
橘柚垂芳照窗户。
沙平草绿见吏稀,
寂历斜阳照县鼓。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龙阳县的宁静景象:县门前阳光明媚,没有尘土,百姓在县前打鱼;主人引客登上大堤,小孩在旁边嬉戏,黄犬发出吠叫;鹧鸪的叫声在篱笆周围回响,橘子和柚子的芳香透过窗户散发出来;沙地平坦,草木青翠,见不到几位官吏;夕阳斜照,县里的鼓声在宁静中响起。

注释:

  • 县门:指县城的门口。
  • 尘土:指空气中的灰尘,象征清新环境。
  • 挽鱼罟:挽:拉,鱼罟:捕鱼的网具,描述百姓捕鱼的情景。
  • 大堤:河堤,指的是人们在河岸边的活动场所。
  • 黄犬:一种狗,可能是村中的家犬,表现出乡村的生活气息。
  • 鹧鸪:一种鸟,鸣叫声清脆,代表自然的生机。
  • 橘柚:指橘子和柚子,象征丰收与美好生活。
  • 吏稀:官吏稀少,表现出地方的宁静与安详。
  • 县鼓:县城中的鼓声,通常用于信号或庆祝,象征地方的生活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刘禹锡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常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他的作品在文风上常与白居易相似,富有平易近人的风格。

创作背景:

《龙阳县歌》写于唐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定与百姓的宁静生活。作品中描绘的乡村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民生的关注,体现了他对地方文化的珍视。

诗歌鉴赏:

《龙阳县歌》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民生场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富有生机的乡村画面。开篇的“县门白日无尘土”意境清新,给人以舒适的视觉感受,诗人用极简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风俗画。

接着,诗人通过“百姓县前挽鱼罟”的描写,展现了百姓的勤劳与生活的简单快乐,捕鱼的情景让人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和丰收的希望。主人招待客人登上大堤,展现了乡村的好客与温暖。

“小儿纵观黄犬怒”中,孩子们的嬉戏与黄犬的吠叫,传递出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带有几分童趣,体现了乡村的和谐与自然。接下来的“鹧鸪惊鸣绕篱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灵动,诗人通过鸟鸣声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富有活力的气氛。

“橘柚垂芳照窗户”则通过水果的芳香,展现了生活的富足与美好,令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末尾的“沙平草绿见吏稀,寂历斜阳照县鼓”更是将整个画面推向了深远,夕阳西下,官吏稀少,给人一种惬意的乡村安宁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清新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表现出宁静的生活态度与对自然的深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县门白日无尘土:县城门口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没有尘土,描绘了一个洁净的环境。
  2. 百姓县前挽鱼罟:百姓在县前捕鱼,表现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和传统。
  3. 主人引客登大堤:主人招待客人,带他们游览河堤,展现了乡村的好客文化。
  4. 小儿纵观黄犬怒:小孩在玩耍,黄犬在旁边吠叫,展示了生活的活泼与自然。
  5. 鹧鸪惊鸣绕篱落:鹧鸪的叫声在篱笆周围回荡,表现了自然的声响与生机。
  6. 橘柚垂芳照窗户:橘子和柚子的香气飘散,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7. 沙平草绿见吏稀:沙地平坦,草木郁郁,官吏稀少,表现了乡村的宁静与安详。
  8. 寂历斜阳照县鼓:夕阳斜照,县里的鼓声响起,象征着乡村的生活节奏与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乡村生活比作一幅美丽的画卷,生动形象。
  • 拟人:鹧鸪的叫声与小儿的嬉戏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对仗:如“沙平草绿见吏稀”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倾心与对百姓生活的关怀,表达了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县门:象征着乡村的入口,代表着一方水土。
  • 鱼罟:象征着民生与自然的和谐。
  • 黄犬:象征着乡村生活的亲切与温暖。
  • 鹧鸪:象征自然的生机。
  • 橘柚:象征丰收与生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县门白日无尘土”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A. 灰暗
    B. 清新
    C. 喧闹
    D. 荒凉

  2. 诗中提到的“黄犬”主要用来表现什么? A. 乡村的宁静
    B. 生活的忙碌
    C. 自然的活泼
    D. 官吏的稀少

  3. 诗的最后一句中“斜阳”象征什么? A. 生活的忙碌
    B. 宁静的乡村
    C. 夕阳西下的宁静
    D. 官吏的繁忙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对比《龙阳县歌》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但前者更注重描绘乡村的宁静与和谐,后者则更加强调生命的无常与离别的悲伤,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赤壁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秋夕 遣怀 寄扬州韩绰判官 金谷园 赠别二首 赠别 江南逢李龟年 为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止字旁的字 重型 金字旁的字 朽木生花 益寿延年 咆哮如雷 狂节 攴字旁的字 错综复杂 包含步的词语有哪些 羊撞篱笆 貝字旁的字 愿谅 大字旁的字 从祖昆弟 叨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