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渚亭》

时间: 2025-04-27 18:04:36

诗句

自有人知处,那无步往踪。

莫教安四壁,面面看芙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4:36

原文展示

自有人知处,那无步往踪。
莫教安四壁,面面看芙蓉。

白话文翻译

这地方自有明白的人知道,至于我却从未留下足迹。
不要让四周安静下来,四面八方都要去看那盛开的芙蓉花。

注释

  • 知处:知晓的地方,表示有人了解这个地方的存在。
  • 步往踪:指走过的足迹,意指没有留下任何踪迹。
  • 安四壁:让四周静止不动,意为不要让环境太过安静。
  • 面面:每一个方向,表示全方位的意思。
  • 芙蓉:指荷花,象征美丽和清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愈(768年-824年),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作品以“古文”著称,重视散文和诗歌的表达。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唐代,韩愈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时期,政治稳定,文化繁荣。他在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境上营造了一种清新而又静谧的氛围。开头的“自有人知处”,展示了一个人对周围环境的深刻感悟,似乎在暗示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诗中提到的“步往踪”,让人感受到一种独特的孤独感,似乎在表达诗人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接下来的“莫教安四壁”,则引出了一个动感的场景,仿佛在呼唤人们去探索,去发现身边的美好。最后一句“面面看芙蓉”,则将目光聚焦于自然的美丽,象征着生命的无限可能和希望。

总的来说,诗人在简单的字句中融入了深刻的哲理与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自有人知处”:指这个地方有了解的人,暗示诗人对某种隐秘或特殊的理解。
    • “那无步往踪”:说明自己不曾留下痕迹,表达了对过往的淡泊。
    • “莫教安四壁”:呼吁人们不要让周围的环境变得沉寂,强调探索和发现的重要性。
    • “面面看芙蓉”:进一步引导读者去欣赏自然之美,强调对生活的热爱。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有明显的对称结构,加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芙蓉象征着美丽与生机,与诗人对生活的热爱相呼应。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强调了生命的流动性和探索的必要性,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独到理解。

意象分析

  • 芙蓉:象征美丽、纯洁和希望,代表着自然的生机与生命的美好。
  • 四壁:代表着环境和外部世界,暗示着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芙蓉”指什么? A. 玫瑰
    B. 荷花
    C. 康乃馨

  2. “自有人知处”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孤独
    B. 自信
    C. 安静

  3. “面面看芙蓉”中“面面”指的是什么? A. 每个方向
    B. 每个人
    C. 每一片叶子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韩愈的《渚亭》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但韩愈更注重内心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对酒与月的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韩愈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踏莎行 赠王三校尉 踏莎行 总咏 踏莎行 其二 为宗叔庾梅写庾岭探梅小像 踏莎行·萼破前村 踏莎行 其六 十九部仄韵 踏莎行 其二 踏莎行 春宵听雨二首 其一 踏莎行 其三 十九部仄韵 踏莎行 踏莎行 玉颊啼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画龙刻鹄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逐末舍本 国将不国 阿保之劳 隹字旁的字 黑字旁的字 有声 跑堂儿的 乡开头的成语 包含艘的词语有哪些 玛尔噶 文字旁的字 疋字旁的字 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禾字旁的字 微骨 失魂荡魄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