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2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25:36
《赋得吴王送女潮歌,送李判官之河中府》
作者:皎然 〔唐代〕
见说吴王送女时,行宫直到荆溪口。
溪上千年送女潮,为感吴王至今有。
乃知昔人由志诚,流水无情翻有情。
平波忽起二三尺,此上疑与神仙宅。
今人犹望荆之湄,长令望者增所思。
吴王已殁女不返,潮水无情那有期。
溪草何草号帝女,溪竹何竹号湘妃。
灵涛旦暮自堪伤,的烁婵娟又争发。
客归千里自兹始,览古高歌感行子。
不知别后相见期,君意何如此潮水。
听说吴王送女儿时,行宫一直延伸到荆溪口。
千年来,溪水送走女儿的潮水,至今仍为吴王感动。
由此可知,古人因志向而真诚,流水虽无情却反而有情。
平静的水面忽然起伏两三尺,仿佛与神仙住处相连。
如今人们仍在荆溪岸边眺望,长久地增添思念之情。
吴王已故,女儿不再归来,潮水无情又哪有尽期。
溪草何草称为帝女,溪竹何竹称为湘妃。
晨昏的波涛令人堪伤,皎洁的月光又何曾争发。
客人千里归路从此开始,观古高歌感慨行者。
不知别后何时再见,君的情意怎似这潮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提到了吴王及其女儿的故事,源自《史记》中的记载,表现了古代王室之间的联姻与送别的悲凉。此外,诗中提到的“帝女”和“湘妃”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著名的典故,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作者介绍
皎然,唐代诗人,字子宣,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皎然生活在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他的作品往往蕴含深情,透过自然景象传达复杂的人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历史悠久的荆溪,诗人通过对送别潮水的描写,表达了对古代吴王及其女儿故事的感慨,反映了人们对离别、思念的普遍情感。
这首诗以吴王送女的传说为背景,表现了深厚的历史情感与对离别的无奈。诗的开头以“见说吴王送女时”引入,营造出一种回忆的氛围,接着通过“行宫直到荆溪口”描绘出送别的壮丽场景。诗人巧妙地运用“潮水”这一意象,将古代情感与自然现象结合起来,展现出古人志诚的情感与流水的无情之间的对比。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加深了对离别的感慨,提到“吴王已殁女不返,潮水无情那有期”,表达了时间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通过“溪草何草号帝女,溪竹何竹号湘妃”的比喻,诗人赋予了自然景物以情感,强调了离别的痛苦和思念的深重。整首诗情感细腻,既有对古代故事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离别的感慨,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念的主题展开,表现了历史的无情与人情的深厚。通过对吴王送女潮的叙述,诗人引发了对古代故事的回忆与对现实时空的反思,表达了对亲情、爱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深切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吴王送女儿的地点是哪里?
A. 长江 B. 荆溪 C. 黄河 D. 太湖
诗中提到的“潮水”主要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离别与思念 C. 宇宙的变化 D. 自然的力量
诗中提到的“帝女”和“湘妃”分别指什么?
A. 古代的公主 B. 古代的将军 C. 古代的神仙 D. 古代的诗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这首诗更侧重于历史的叙述与情感的延续,而《送杜少府》则更直接表现对友人的深情依依。两者都表现了离别的情感,但前者更倾向于古代传说,后者则是个人情感的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