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0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01:52
笔头风月无多子,
尽是前人追琢余。
岂有声名到温李,
仅能楚些属三闾。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当代文人创作的无奈与批判。笔耕不辍的文人,所写的风花雪月的诗篇实在不多,全是前人所留下的余韵。难道有什么声名能够与温庭筠和李商隐相提并论?他们的作品中只好依附于荆楚的文学传承。
毛滂(约1000-1070年),字子迥,号少康,南宋时期的诗人,其诗风格继承了唐诗的传统,擅长五言绝句,作品情感细腻,富有韵味。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们竞相追逐声名之际,毛滂感叹于当时的文风,表达了对古人作品的怀念与对现代诗人创作的失望。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当时文人创作状况的深刻思考与无奈。毛滂在诗中以“笔头风月”开篇,直接揭示了自己对当代文人诗作的看法,认为当代诗人的创作缺乏新意,更多的是对前人经典的引用与模仿。接着,他提到“尽是前人追琢余”,进一步强调了文人在创作时多是停留在前人的遗韵之上,缺少真正的创新。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毛滂以温庭筠和李商隐这两位伟大的唐代诗人为例,表达了对现代文人的期望与失望。他认为当代文人难以达到他们的高度,表现出一种对古典文学的敬仰与对当代文人创作的批评。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沉郁的,反映出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期盼与现实的无奈。通过对比古今,毛滂将自己的创作困境与古人相提并论,展示了他对文学传承与创新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表达了对当代文人创作的批评,强调了对古典诗歌的敬仰与对现代文学困境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温李”指的是哪两位诗人?
“笔头风月无多子”中“风月”指的是什么?
诗中表达的情感基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