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03: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03:56
珠殿香軿倚翠棱,
寒栖吾道寄孙登。
岂应肘后终无分,
见说仙中亦有僧。
云敛石泉飞险窦,
月明山鼠下枯藤。
还如华顶清谈夜,
因有新诗寄郑弘。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山间道观,诗人身处珠殿香亭,依靠着碧绿的山峰,寄情于道理之中。寒冷的栖息让我想起了孙登(即道教的孙子),我想我与道理之间并没有什么断绝的关系,听说仙界中也有和尚。云雾收敛,山石间的泉水飞流直下,明月照耀下的山鼠在枯藤上攀爬。夜晚在华顶进行清谈,恰好有新作的诗歌寄托给郑弘。
贯休,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0年,卒于公元912年。他一生游历于各大山水之间,作品多以山水、道教、佛教为题材,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常以个人情感寄托于自然景观。
《宿赤松山观题道人水阁兼寄郡守》是贯休在赤松山道观宿夜时所作。这首诗反映了他对道教修行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道教思想的认同。
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意境和深邃的哲理吸引了许多读者。首句“珠殿香軿倚翠棱”勾勒出一个典雅的道观场景,既展示了道教文化的奢华,也体现了自然环境的优美。诗人通过“寒栖吾道寄孙登”表达了自己对道理的追求与向往,孙登的提及不仅是道教人物的象征,也代表了诗人内心的清净与超脱。
接下来的句子“岂应肘后终无分,见说仙中亦有僧”进一步探讨了道教与佛教之间的关系,表现出诗人对两种思想的融合与包容。随着描写的深入,“云敛石泉飞险窦,月明山鼠下枯藤”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山间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细致的观察。他将自然景观与自身的情感结合,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深远的氛围。
最后两句“还如华顶清谈夜,因有新诗寄郑弘”则是将诗人的情感寄托于友人,表现了他希望通过诗歌传递思想与情感的愿望。这整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道理的追求与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贯休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厚情感和卓越才能。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与对道教思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与对友谊的珍视,表达出一种超然的哲学思考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中提到的“孙登”是谁?
诗中描写的环境主要是?
诗人寄诗给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