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14: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14:29
七石配七贤,隐僧山上移。
石性殊磊落,君子又高奇。
跂禅服宜坏,坐客冠可隳。
夜倚月树影,昼倾风竹枝。
集质患追琢,表顽用磷缁。
佚火玉亦害,块然长在兹。
七块石头配合七位贤人,隐居的僧人们在山上迁移。
石头的性格各自磊落,君子们又高尚而奇特。
禅宗的服饰应当破损,坐着的客人帽子也可以破坏。
夜晚靠着树影与月光,白天倾斜着风吹动的竹枝。
凝聚的质料需要追求雕琢,表面的顽固需要用黑色的火焰来对待。
隐秘的火焰和玉石也会有害,块状的石头却仍然长在这里。
皎然,唐代著名诗人,生平事迹不甚详尽,主要以诗歌创作而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山水和隐逸为主题,表现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该诗作于唐代,反映了当时士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的深切感悟。诗中描绘的石头和贤人,象征着理想的品德和高尚的精神追求。
这首《灵澈上人何山寺七贤石诗》通过描绘七块石头与七位贤人之间的关系,展现了对隐士生活的崇高追求。诗中所描绘的石头性格磊落,象征着高尚与坚定的品格,而贤人的高奇则表现了人们对理想人格的向往。诗人通过“夜倚月树影,昼倾风竹枝”的意象,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从整首诗来看,皎然通过对石与贤的对比,反映了人们内心的追求与外在的表现之间的关系。诗中提到的“集质患追琢,表顽用磷缁”,则引导读者思考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外表的修饰与内在的真实之间的矛盾。最后的“佚火玉亦害,块然长在兹”则揭示了即使是看似美好的东西,在某种情况下也会带来伤害,提醒人们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应保持清醒与警惕。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并提醒人们警惕外在的诱惑与危害。
诗中提到“七石配七贤”,这表达了什么样的关系?
“跂禅服宜坏”这句的意思是?
诗中“火”象征了什么?
王维《山居秋暝》与皎然《七贤石诗》的比较: 两首诗均描绘了隐逸的生活与自然的和谐美,但王维更加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皎然则侧重于理想人格的彰显。王维的诗更具画面感,而皎然的诗则更具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