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寻古观》

时间: 2025-05-03 22:54:38

诗句

仙观曾过知不远,花藏石室杳难寻。

泉边白鹿闻人语,看过天坛渐入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54:38

原文展示:

仙观曾过知不远,花藏石室杳难寻。
泉边白鹿闻人语,看过天坛渐入深。

白话文翻译:

这座仙观曾经走过,知道离这里并不远;
花儿隐藏在石室里,难以寻觅。
泉边的白鹿听见人语,
看过天坛后,渐渐走入深处。

注释:

字词注释:

  1. 仙观:指神仙所居住的地方,传说中的仙境。
  2. 石室:石头构成的房间或洞穴。
  3. :深远、隐秘的意思。
  4. 泉边:泉水旁边的地方。
  5. 白鹿:传说中神秘的动物,常与灵异、长寿相关。
  6. 天坛:古代祭天的地方,这里象征着与自然和神灵的沟通。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及的“仙观”,与道教文化密切相关,暗示了作者对超脱世俗的追求。
  • “白鹿”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灵性与纯洁,常与长生不老的传说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庆馀,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风格清新、洒脱。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之时,诗人借古观抒发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向往,反映出当时士人追求隐逸生活的情怀。

诗歌鉴赏:

本诗以“仙观”作为引子,描绘了一个隐秘而美丽的自然景象。诗的第一句提到“仙观”,引发读者的好奇,暗示这是一处神秘之地。接着,诗人通过“花藏石室”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幽静与美丽,仿佛在说,真正的美丽往往隐藏在不为人知的角落。泉边的“白鹿”则是诗中最具灵性和活力的意象,它不仅象征着自然的生命力,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最后一句中提到“天坛”,则给人以历史和宗教的深度联想,表达出诗人对更高精神境界的向往。整首诗在意境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既有现实的描绘,又蕴含着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仙观曾过知不远:作者回忆曾经到过的仙境,暗示此地并不遥远,表达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2. 花藏石室杳难寻:花朵隐匿在石室中,难以被人发现,象征着自然美的隐秘与难得。
  3. 泉边白鹿闻人语:白鹿在泉水边,似乎能听到人的声音,暗示自然与人之间的交流。
  4. 看过天坛渐入深:白鹿经过天坛,象征着对更高层次的追寻,逐渐深入未知的领域。

修辞手法:

  • 比喻:“仙观”比喻美好的境界。
  • 拟人:“白鹿闻人语”使动物具有人的特性,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体现出一种追求隐逸生活的理想,同时也反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仙观:象征理想与超脱。
  2. :代表自然之美。
  3. 石室:隐秘与深邃。
  4. 白鹿:灵性与纯真。
  5. :生命之源与清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鹿”象征什么? A. 富贵 B. 灵性与纯洁 C. 喧闹

  2. 诗中“天坛”主要代表什么? A. 祭祀的地方 B. 生活的喧嚣 C. 旅游的景点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战争的思考 B. 对自然的热爱与精神的追求 C. 对财富的渴望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人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对生活的热情与追求。

诗词对比:

  • 朱庆馀与王维的诗都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但朱的诗更侧重于对自然神秘性的探讨,而王维则更浓厚地表达了人与自然的融合与共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残句:虎头食肉何足誇 陈季张有蜀芙蓉长饮客至开辄剪去作诗戏之 宴桃源/如梦令 书赵伯充家上姬领巾 全州双松堂 问渔父 次韵章禹直开元寺观画壁兼简李德素 史天休中散挽词 次韵晁元忠西归十首 西江月·宋玉短墙东畔 题刘将军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韩的成语 亲者痛,仇者快 門字旁的字 大吹大擂 包含岳的成语 鱼字旁的字 非熊非罴 委约 匕字旁的字 提手旁的字 有志之士 片石韩陵 风暴 跨州越郡 腾降 三框儿的字 拜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